烏爾善版本的《封神》最大的問題就是更改了設定,直接把黃飛虎刪減了!
《封神演義》之所以不叫《武王伐紂演義》就是因為裡麵有“封神”這個具體工作。
這個工作隻能落在薑子牙身上,他是公認的滅商最大功臣、軍隊統帥,換給其他任何人都不合適。
因此薑子牙不能是凡人,隻能賦予他玉虛門人身份;
同時為了與民間傳說中那個高齡拜相成就大功的形象一致,才共同形成了書中這樣白發蒼蒼、法力一般但是福緣很大的薑子牙。
但封神的故事背景比較放在商滅周興的大背景下,而曆史上有一個真實的薑子牙,他背商從周帶去了大量情報,他牧野鷹揚率領百人隊衝擊對方軍陣衝鋒在前,他被封為武成王成為武廟之首。
這個悍勇無匹的猛將形象顯然與“薑太公在此諸神退避”的神仙形象無法兼容。
於是作者虛構了黃飛虎,他完全擔當了薑子牙的人間作用,也讓薑子牙徹底擺脫世俗身份安心封神。
也正因如此,他必須死在成功之前——不可能有兩個薑子牙活到周朝建立,坐在武廟裡的隻能有一個。
黃飛虎的第二個重要作用是代表普通人視角。
演義中描述的是天道之爭,闡教未必好、截教未必壞;但商滅周興是天數天命,是女媧不能提前、通天不能推後的。
但是修行者的這些爭鬥與普通人何乾?
因此對普通人來說紂王必須昏庸,文王武王必然賢明。
黃飛虎是成湯重臣,卻因為紂王無道投奔西岐,他代表了普通人的樸素價值觀,從而給商滅周興賦予人類秩序意義上的正義性——必須要有個關鍵人物叛商從周,對西岐來說,那就是順從天意,現在連身邊親信都背離你了,伐紂的意義就更大了。
感覺他參考的更多是武王伐紂平話,但因為要蹭《封神》的IP,所以,黃飛虎這條線基本上融入姬發了,反出朝歌嘛!
沈旭東不太想這樣…
他想從截教角度做《封神》,不止於三部曲。
主要對如今的人來說,所謂的“大義”“天命”是很宏大沒有存在感的事,不認為其對自己有支配權。
或者用那句“正義!多少邪惡假汝之名以行!”
網上一邊倒的支持截教、貶低辱罵闡教!
……
“錄綜藝?錄什麼綜藝?”
“《十三邀》,許知遠做的節目…PPTV獨家播出…”
“我知道他,我看過他跟陶傑的對談!”
陶傑,香港才子,著名‘恨國D’…
那場爭論,就是關於發展啥的,許知遠講到中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類比美英在工業革命後的情況,講出這不是中國的問題,這是發展的必然產物,需要中國人不斷內省不斷尋找屬於自己的文化傳統…
陶傑則言必‘西方文明’,其實他所謂的西方文明本質上是兩個世紀以前的以英國舊貴族舊殖民體製為中心的文明…
甚至比不上美國的文明!
當初看到這個視頻,沈旭東都驚訝了,他一直覺得台灣很愚昧,但尚且可以算是曆史原因造成的,可是,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卻擁有如此海量的舊殖民統治的擁護者…
都21世紀了,居然還留著辮子!
這樣的人居然被稱為香港大才子…
“行吧,你安排吧…”
陳曦看了看時間,然後道:“他晚上過來…”
沈旭東驚訝:“啊?這麼急?”
“他這個《十三邀》的嘉賓,很多情況是許知遠去活動現場或者辦公地點碰到嘉賓,抽半天做個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