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扯閒篇(1/4)(2 / 2)

《拓星者》從設定來講類似於動作片——拓星者:人類開始走出地球,翱翔群星,這些在群星之中尋找新世界的外星殖民者,被稱為拓星者…

一次外出,飛船出現故障,拓星者號上的一部分人掉落在生存環境惡劣的異星球,他們想要回到飛船上,拯救自己以及飛船上的幸存者…

哦,《拓星者》的概念設計、特效、美術共享《機器之血》…

嗯,這也是《流浪地球》上映後,《拓星者》遲遲沒有定檔的真實原因——要是趕在《流浪地球》之前上映,還能搶個科幻電影開山怪的名號,現在的情況,差點的片子都不敢上了…

估摸著最後會直接轉網大!

大概率不會超過《太空群落》,估摸著跟《重啟地球》、《火星異變》差不多水準…

至於《機器之血》,有成龍在…

就注定了是一部動作為主的科幻片,你都科幻、機甲了,就不要再上動作了吧?

這兩部直接Pass,討論起了《上海堡壘》,寧昊直接道:“我感覺《上海堡壘》不太適合做成科幻…”

“我也看了原著,說的是末日之下,男主角對女主角的暗戀情懷?”

“對的!實際上這就是給一個愛情鋪設了一個未來世界末日的背景!”

“愛情作為主線沒什麼問題的——《泰坦尼克號》、《珍珠港》的主線都是愛情…”

“不是《上海堡壘》不合適,其實是滕華濤不合適!”

“滕華濤隻是個執行者而已!”

其實,投資人對好片、爛片沒有概念,他們的目標就是盈利、賺錢。

至於挨罵與否,這不是考慮範圍之內。

2014——2017年,電影的盈利主流是流量經濟;?2014年,以郭景明的《小時代》係列為代表,豆瓣評分5.4分,進帳4.5個億;電影經濟首次出現“自帶IP“的定義,即影片的營收,並不取決於電影的口碑,而是主創人員自帶IP的數量與質量;

2014年,正是《上海堡壘》立項之前,從江南的想法中,《上海堡壘》、《九州》的電影,電視劇,遊戲要同步推出,形成三連擊的效應;

《上海堡壘》的投資人是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企業對於流量打法情有獨鐘;當江南與投資人一拍即合的時候,流量打法,以營收為目標就已經板上釘釘了;滕華濤不過是執行者而已。

江南的言情,是非常出色的。尤其他描寫的愛情,總是令人如鯁在喉,無從吐槽…

關於江南,他的‘好朋友’評價過:他喜歡寫一個注定不屬於他女生,而同時一直與另一個女生曖昧和曖昧——不僅僅是備胎的曖昧。這篇也是這樣。——胤祥(曾任《九州幻想》編輯)

“旭東,你怎麼看?”

沈旭東擺手:“誰知道呢…不過,一部愛情為主線的電影,捆綁《流浪地球》做宣傳,還要硬凹上‘中國科幻’的標簽…我不是很看好…反正到時候要一起交流的…好像有個中國電影工業化流程,邀請了他一起…”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