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黑鍋俠·劉宏(2 / 2)

崔均一臉厭惡地看著高望遞來的奏表,伸出衣袖拍了拍奏表上被高望接觸過的位置後才翻開奏表。

這是陳國傅的奏表,言說陳王劉寵蓄養私兵,又積強弩數千張,其誌恐不在小,讓朝廷提防。

漢朝是不禁弩的,刀槍劍戟弓弩除了商賈以外都可以持有,也沒有數量規定,允許買賣,隻是不允許私藏甲胄,但不允許任何兵器流入異族。

因此陳王劉寵也並沒有觸犯律法,可這蓄弩數千張是什麼概念!

孝武皇帝時期的丞相公孫弘曾說,“十賊彍弩,百吏不敢前。”

而這絕非誇張之語!

見崔均麵色數變,又將奏表重新看了兩遍才將其放下,劉辯也就不再遮掩自己的“真實想法”了。

“天下人皆知廷尉崔公乃忠直之人,孤又聞崔卿有乃父之風,故欲委卿以陳國之事,望卿替孤看好這劉寵。”

“曹孟德此人,雖有幾分薄才,卻遠不及崔卿。但若是突然將崔卿升任陳國相,恐劉寵警覺,故而借曹孟德‘幸進’之罵名為卿作掩,崔卿可明白孤之苦心?”

崔均頓時恍然大悟,對於劉辯的話他倒是覺得可信度很高。

太子都直呼劉寵姓名了,這得是多厭惡這位陳王?

這個時代,稱呼旁人通常是以表字稱呼,若是長輩加以“公”字,同輩或是小輩便直呼表字了,直呼姓名那純粹是羞辱。

宦官和士人如何爭鬥,天子依舊是天子,太子也還是太子,都不及劉寵這般有雄才卻心懷異誌的劉氏諸侯來的威脅大。

尤其是對於士人,劉寵這種有一定實力謀反的諸侯王都是他們忌憚和厭惡的對象。

儘管天子不喜士人,但總歸是在棋盤上鬥的,但若是來了個強勢又頗具武力的新皇帝,直接掀了棋盤怎麼辦?

原以為太子是為了一碟醋包的餃子,沒想到太子竟有此奇智?

而且太子如此重用他這個士人,想來是與當今陛下大不同!

“孤再私下給崔卿透個消息,如今的中常侍,隻剩下不及一半了,隻可惜父皇那邊堅持,否則彆說剩下一半的中常侍,孤定然連黨錮也……”

劉辯眼神中掠過一抹殺意,而這股殺意也令崔均身軀一顫。

他很確定太子的殺意做不得假!

“太子甚賢矣!”

崔均俯身下拜,他也是經曆過黨錮之禍的人,對於宦官自然是深惡痛絕。

而百官們其實也在打算在月初的大朝會上向這位監國太子集體進諫,勸說太子誅殺宦官,解除黨錮,沒想到太子竟然已經把事情做了大半!

看來他得先通過父親崔烈之口勸告三公九卿暫緩勸諫,不要對這樣一位賢明的太子逼迫太甚。

“太祖高皇帝保佑,天降賢君於大漢,此大漢之幸也!”

“行了行了,崔卿可莫要落個‘阿諛’的名頭,否則來日又有人誹謗崔卿也是幸進佞臣了。”劉辯執崔均手,這位差一歲便及而立的年輕人看向他的目光都快冒出精光了。

崔均此人倒是與尋常士人不同,或者說大部分的士人其實骨子裡還是念著漢室的。

隻不過由於二元君主製的影響,他們對漢室的忠心遠不及對老師和舉主的忠心,但對於博陵崔氏可無需什麼舉主,隻是因為從小接受的教育和大漢士人的政治正確就是誅殺宦官,而且已經深入骨髓。

而當劉辯施行的是大漢士人眼中正確的政治,那麼尚且年輕又心懷熱血的崔均便是發自內心地覺得也許這位殿下將是一位中興漢室的賢君明主。

也許還不止是崔均,還會有大量士人會來吃下他投下的餌料。

不過餌料可不能一次喂飽。

無論宦官與士人,喂不飽餌料會把他們逼反,但喂飽了,也同樣會把他們逼反。

也幸好,他有一位可以替他背下這口大黑鍋的父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