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大漢的朝堂自此翻開了新的篇章!(2 / 2)

先前劉宏一直居住在北宮,故而舉行大朝會的宮殿也是北宮的崇德殿,但劉辯為了防止劉宏整什麼幺蛾子,索性將大朝會的位置搬到了南宮的嘉德殿。

禮官們引導著文武百官按照官秩進入殿門,並按東西兩側分班排列。

在一陣鐘鼓禮樂聲中,天子劉宏和監國太子劉辯臨朝。

在百官奏稟之前,劉宏先認了個錯,表示自己不該如此隨意地冊立太子,隱晦地表達了不走正經流程的錯誤,而百官也心知肚明其中緣由。

那日何進入宮時,在劉辯因政務繁忙提前離去後,何皇後也告知了何進前些時日發生的真相。

何進對於自己的大外甥小小年紀有如此堅韌心性和血腥手段感到驚訝無比,其實心底也不免有些後悔那日對劉辯的不敬,表示一定會好好輔佐劉辯,讓何皇後滿心歡喜。

雖然劉辯提醒過何皇後,大漢曆史上對皇帝外甥不敬的外戚可太多了,但何皇後始終還是相信那份兄妹之情,認為何進不會如此。

而何進出宮後,也將這一切都和自己的盟友袁隗等士人交換了情報。

儘管有些忌憚劉辯的這份心性,不過劉辯的年紀和對借著崔均之口向士族示好的行為和態度,還是讓他們都對劉辯降低了警惕心。

“父愛子是人之常情,陛下無需如此。”

身為司徒的袁隗首先站了出來。

司徒,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遜順、謙儉,養生送死之事,則議其製,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課,歲儘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省牲視濯,大喪則掌奉安梓宮。

這件事在名義上是與身為司徒的袁隗是有密切關係的,若要將劉辯的太子身份徹底合法化,他必須站出來將不符合流程的錯誤小事化了。

而隨著袁隗的開口,袁氏的門生故吏與一眾士人也紛紛站了出來替劉宏的錯誤作出了“合理”的解釋來開脫。

是啊,父親愛兒子,一時忘記了流程,又算得了什麼大錯呢?

劉辯臉上不免露出一抹譏笑,若是今天冊立太子的是劉協,百官還會是這個態度?

那還不一個個進諫甚至拒絕執行這樣的詔書,不鬨他個天翻地覆的,百官和士人絕不會罷

休。

其實劉辯從來就明白,無論如何他都是名正言順的正統繼承人,是嫡長子,劉宏再溺愛劉協,在這個時代也絕對不可能繞開他去冊立劉協為太子。

他若是不去冒險逼宮,最壞的結局無非也是等到劉宏六年後駕崩,靠著何進和百官士人扶持上位。

但那樣的結果就是,他被架空權力,不得不依靠何進和百官士人。

而現在,主動權在他的手裡,他也可以借著太子的身份開府收攏人才作為心腹,搭建自己的班底。

曆來上位者選拔人才,就像是沒有保底的抽卡,你不知道會抽出個垃圾小兵還是抽出一張SSR,但對劉辯來說,這就像是讓他在牌庫裡直接選卡一樣。

在一番虛偽做作的扯皮後,百官士人“大度”地“原諒”了劉宏,隨後劉宏便如同吃了蒼蠅一樣黑著臉借口身體不適離開,讓劉辯以太子身份監國理政。

“臣等,恭送陛下!”

隨著劉宏的起身,百官俯身行禮禮送劉宏的離去。

儘管劉宏還活著,但所有人都明白一件事,大漢的朝堂自此翻開新的篇章!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