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假節鉞!(2 / 2)

其實劉辯也不是不能理解貪官汙吏們的想法,有幾人做官是為了萬民?

絕大多數人做官就是為了權錢,隻是由於對“名”的看重程度不同而有著不同的底線。

一文錢不沾的清官千古難覓,貪墨公款的貪官比比皆是,劉辯也不可能隻用清官而不用貪官。

所以劉辯允許官員們在規則內適當撈一些,但他也有絕對不能觸碰的紅線!

一個是貪墨軍資,另一個便是貪墨救災糧。

誰敢動軍資和救災糧,就是挖大漢的根基。

誰敢挖大漢根基的人,劉辯就敢拔了他的腦袋!

“嗬。”

“廉頗雖老,尚食鬥米肉十斤。”盧植自然明白太子想要做什麼,於是笑謂劉辯道,“臣尚壯,飲酒至一石而不亂!”

劉辯撫掌大笑:“盧師壯甚,廉頗何能及君也!”

“阿望。”

劉辯輕喚一聲,高望當即令人內侍取來劉辯早已準備好的幾樣物件,而當盧植目光接觸到那幾樣物件之時,眼中儘是震撼之色。

八尺竹木,上係犛尾,為節!

其狀如斧,以金飾之,為鉞!

“節……節鉞!”

饒是以盧植的心性也不由感到了震撼,他想過太子會令他持節來震懾四方,卻未曾想過太子竟將黃鉞也賜予了他。

“節”代表皇帝親臨,“鉞”則是生殺大權。

假節鉞,意味著皇帝賜予了臣子代表皇帝巡視四方的權力,戰時也不必請示彙報,二千石以下皆可先斬後奏。

漢朝,假節鉞與假節其實並無權力上的差異,甚至假節偶有製約假節鉞之事,但這份榮寵和恩賜卻是實打實的。

“拜尚書、侍中領太子太傅盧植,為北中郎將領冀州刺史,將長水校尉部,假節鉞,二千石之下可先斬後奏!”

聽著一旁由鐘繇代替太子宣讀的詔書,盧植眼圈紅紅的,四十四歲的他不是什麼年輕人了,心中那一腔熱血早就不複年輕時那般滾燙了。

可當他聽完詔書的內容時,盧植感覺自己仿佛年輕了二十歲。

冀州刺史,真二千石官爵,銀印青綬,卻能監察同為真二千石之郡守,可決獄,可治民,還有舉茂才的權力。

北中郎將一職此前從未設立,但中郎將皆為比二千石官職,而且從其字麵含義上,應當是與征北將軍之意大類,隻是官秩和權力有所不如。

此外,太子還將長水校尉部借調給了他。

而長水校尉,正是與他有師生情誼的劉備。

如此信任,盧植如何能不熱血沸騰?

即便是當年燕昭王的黃金台與太子殿下這份沉甸甸的信任相比,也不過爾爾!

千金難買簡在帝心!

“臣定不負殿下厚望,若不效,請斬此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