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非如此,無以嘉獎卿之忠直!(1 / 2)

翌日,也許是昨夜得到了太子指雒水為誓的三公以及功成身退的許諾,賈詡的腳步似乎較之以往也輕快了些。

其實將繡衣使者交給賈詡的原因還有一個,那便是隱秘行事。

特務機構,無論是在哪個封建王朝幾乎都為士人所詬病的,誰想要一把刀整天懸在自己腦袋上,屁股不乾淨的擔心被查辦,屁股乾淨的會擔心被誣陷,可天底下屁股乾淨的又有幾個?

如今的繡衣使者在明麵上是被廢除了的,而賈詡收攏舊時的繡衣使者是從太子府的府庫中支出,就連太子府屬官之中也隻有賈詡一人知曉。

不過繡衣使者重建的事情,早晚會公之於眾。

劉辯急著重建繡衣使者,一是為了監察官吏,打擊惡性貪腐事件,二則是為了監察地方,清查太平道逆賊。

“民不堪命,起為盜賊,關東紛擾,道路不通。繡衣直指之使,奮斧鉞而並出。”

當初若無繡衣使者,即便是漢武帝也難以輕鬆平定地方盜賊叛亂。

當然,劉辯也不指望繡衣使者替他將太平道叛亂掐死在繈褓之中,但他要清楚各地官吏究竟誰與太平道逆賊勾連。

前世之時,他記得甚至有漢室的諸侯王參與了太平道叛亂,起兵呼應,太平道的影響力簡直令人歎為觀止。

所以劉辯為了提前應對太平道叛亂,也必須做出諸多布置了。

地方郡守是不可能進行大規模調動的,否則定然會驚動張角,逼得他提前叛亂。

那麼便隻能為各州以監督救災事宜為名,為各州安排新的刺史。

曆史上徐州黃巾叛亂較弱,因此劉辯將蔡邕任命為徐州刺史,並且給了假節的權力,讓沒有參與兵事權力的刺史通過假節的方式得到了關鍵時刻可以接管兵權的權力。

不過儘管這個時期的假節和假節鉞沒有權力上的區彆,但身為冀州刺史、假節鉞的盧植還是要比蔡邕的權力大得多。劉辯索性對自己的老師明言,二千石以下皆可斬之,他不會過問罪由。

也就是說哪怕沒有罪名借口,盧植也可以直接斬殺二千石以下官員。

但蔡邕要斬殺二千石以下官員,必須有依照《漢律》足以判處死刑的罪行為依據方可先斬後奏。

但這二人還遠遠不夠。

太平道鬨騰得最厲害的除了冀州以外便是豫州、兗州、青州三地,這三州他必須遴選三位能打的刺史,而且不僅要能打,還要足夠剛正,盯死了地方的貪腐行動,不讓那群蟲豸對賑災糧動手腳。

劉辯在桌案上擺了一副絹帛,上書“豫州刺史、兗州刺史、青州刺史以及荊州刺史”,但刺史後的名字卻是空白。

他無人可用了。

彆看他的東宮已經囊括了一眾開國級彆的人才,可年齡、資曆卻是無法彌補的缺憾,他不可能去讓一名二十幾歲、連千石官職都沒有擔任過的人去擔任真二千石級彆的州刺史,哪怕勉強年過三旬的鐘繇也不會樂意去自汙清名去跳階擔任州刺史。

他隻能全部從非太子府官員中挑選出有資格晉升或是不在意越階晉升,且能力不俗,還敢於監察地方貪腐的官員擔任刺史,但這樣的人著實鳳毛麟角。

能武的不能文,能文的不善武,能文能武的卻不夠剛正。

不善清查貪腐或是治理地方倒也還好,他可以輔以張昭、鐘繇這些人才。武將們多是願意將不擅長的治民之事丟給文士處理的,正好也能為他們積攢一份千石官秩的履曆,也能充當劉辯的耳目。

但文官不善武,卻沒有幾個願意將手中兵權托付給麾下武將的。

能文能武卻不夠剛正的更是令他頭疼,可又實在是缺乏可用之人。

“罷了,阿望,傳執金吾袁滂,侍禦史王允,諫議大夫朱儁入宮!”

想了許久,劉辯都無法做出抉擇,索性直接召見這些人,當麵問詢後再做出抉擇。

這幾人本就在朝,而且無論是諫議大夫、侍禦史還是執金吾,實際上都是閒職,來得十分迅速。

“臣等拜見太子!”

劉辯看向麵前的三人,暗暗點頭。

無論是袁滂、王允還是朱儁,三人在相貌上都給劉辯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