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仆董昭,拜河內太守!”
“太子中庶子鐘繇,拜雒陽令!”
“原雒陽令周異品行高潔,多年來竭誠奉公,升光祿大夫。”
“太子中庶子張昭,拜執金吾丞!”
“太子中庶子張紘,拜將作大匠丞!”
作為解除黨錮的回報,劉辯一口氣為自己的家臣拿下了幾個重要的職位,尤其是三河之地的主官。
這不僅僅是為了與百官士人爭權,劉辯實在是無法放心將三河之地交給他人。
雒陽作為帝都是沒有外城牆的,唯有宮城才有城牆,因此劉辯必須將三河之地握在手中,絕不允許他人染手。
當然,劉辯這位賢太子也照顧到了所有被頂替了職位的官員的心理,儘管升任的都是無甚權力的虛職,但也將官秩從千石級彆升至二千石級彆。
而除三河之地外,最重要的便是守禦雒陽之門戶——八關
八關者,函穀、太穀、廣成、伊闕、轘(huán)轅、旋門、孟津、小平津也。
隻要三河之地儘在手中,八關都尉的人選反倒是沒有那麼重要了。
八關都是易守難攻的雄關,憑區區黃巾蛾賊,要攻下八關中的任何一關,不丟下萬餘屍守絕無可能。
自馬元義被擒拿,嵩洛河南之地太平道逆黨被儘數誅滅,張角的反叛計劃便已然可以宣告失敗了。
“拜車騎將軍掾、侍禦史袁紹為函穀都尉,拜車騎將軍掾王匡為太穀都尉,拜張讓之子,公車司馬令張奉為廣成都尉,拜衛將軍掾、議郎張承為伊闕都尉,拜為太子廄長李肅轘轅都尉,拜荀爽之子,議郎荀棐為旋門都尉,拜折衝校尉袁術為孟津都尉,拜司徒掾、侍禦史桓典為小平津都尉,此為八關都尉!”
車騎將軍府屬官、宦官集團、衛將軍府屬官、太子府屬官、將來的新外戚勢力,司徒府屬官,劉辯將八關都尉分給了各個派係,如此一來既不會讓某一家獨大,又能使各方都都滿意。
而袁隗無疑是眾人之中最滿意的那一位,因為他昔日舉薦過的故吏董卓被太子加封東中郎將。
看似一個小小中郎將根本不值一提,然而如今的幾位中郎將都擁有何等職權?
北中郎將乃冀州刺史、尚書台尚書盧植,左中郎將乃兗州刺史、執金吾袁滂,右中郎將乃涼州刺史朱儁,若是董卓成為東中郎將,那也就意味著他終於摸到了兵權!
兵權是個好東西,有了兵權能做許多的事情。
袁隗認為太子既然加封董卓為東中郎將,必然是要將討逆之任交托於董卓。
董卓這些年來屢立戰功,也算是一員悍將了,平定黃巾之亂應當不難,屆時董卓還會繼續在武職上攀升,接觸更多的兵權。
卻不想太子又拜北地太守皇甫嵩為討逆中郎將,位在東中郎將之上,與東中郎將董卓一同輔弼討賊事宜。
“輔弼討賊事宜?”
太尉楊賜眉頭微蹙,身為太尉他對這幾個字有著格外的敏感度。
也就是說皇甫嵩和董卓都不會是大軍主帥,那還能是誰呢?
朝中能有如此資曆、威望以及能力者,楊賜身為太尉想破了腦袋都想不出還有何人選。
卻不想太子突然站起身,雙手猛地撐在桌案之上,指節因用力而泛白,雙目圓睜,直直地掃視著朝堂上的眾人,隨後忿然舉起那份檄文:“孤決意,親自擔任主帥,征討蛾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