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太子誓師,出兵討賊!(2 / 2)

大軍每日行三十裡路,每行軍六日便休息一日,一路上這支近五萬人的大軍幾乎沒有用武之地,三河之地百姓生活尚好,鮮少有黃巾叛軍作祟,多是些遊俠、盜匪為患。

河南尹賈詡,河東太守董昭和河內太守程昱三人調動從州郡中征召的青壯便足以平定這些小規模的匪患。

大漢的州郡本是有郡國兵的,光武帝時期為了中央集權而下詔廢除郡國兵,將負責軍事職能的騎士、材官等經過正經軍事訓練的戰卒悉數罷除,隻留下少數負責後勤雜務的輔兵。

而這些輔兵少有訓練,其戰力不言而喻。

但這終歸是地方郡國合法擁有的可以行使武力職能的軍隊,總算是聊勝於無,也算是具備後漢特色的郡國兵了。

通常內地諸郡的郡國兵數量在一千人左右,而邊郡的郡國兵則在三千人左右,若是如武陵、揚州諸郡那等有蠻夷之患的郡國,兵力通常在兩千人左右。

但無論他們如何缺乏訓練,要清繳一群趁亂劫掠的盜匪還是輕而易舉的,更何況賈詡、董昭和程昱三人都對兵法略有研習。

直到第十八日之時,大軍終於行至潁川郡內,才遇到了一支成建製的黃巾軍。

這支黃巾軍人數不多,僅有三千餘人,立著一杆“黃”字大旗,衣著破舊少有著甲者。

士卒三三兩兩成行,不少人都敞著衣衫,腰間隨意地彆著武器,邊走邊大聲說笑,還有的甚至將搶來的財物掛在身上,晃晃蕩蕩,絲毫沒有行軍的樣子。

隊伍中還帶著三十餘輛大車,並有不少婦人,顯然是剛剛劫掠完。

斥候彙報後,皇甫嵩並未開口,隻是微微側身,目光平靜地看向劉辯,眼中似乎帶著一絲期許。

劉辯明白,皇甫嵩這是打算讓他這位太子下令指揮第一戰。

區區三千之眾,皇甫嵩自然不擔心會出什麼岔子,說到底不過是些不入流的賊寇罷了。

這種輕視黃巾軍的思想在漢軍中普遍存在,眾人常以“蛾賊”喚之以示輕蔑。

但劉辯卻知道黃巾軍並非如此好對付,也選擇了最為穩妥的方式,派出北軍的職業士兵!

“文台、子孝、妙才,你三人各率本部騎軍,分彆從兩翼和敵後突襲鑿陣,而後由孝父和漢升率本部掩殺。”

劉辯話音落下,帳中眾人都不禁愣了一下。

此言一出,帳中眾人皆愣。

孫堅瞪大了眼睛,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曹仁和夏侯淵也是對視一眼,滿臉疑惑。

兩千六百多騎兵衝擊三千不成陣型的蛾賊散兵遊勇?

就這情況下你還要再派八百重甲步卒和八百弓弩手掩殺收割?

就連皇甫嵩都被劉辯的話噎住了,他本意是想讓太子考慮一下派出一部的軍士來立功,也就是派個八、九百人去對陣那三千人,哪想到太子殿下派出了四千多久經訓練的職業士兵,竟如此……嗯,謹慎持重!

“臣孫堅領命!”

短暫的愣神後,孫堅沒有猶豫,戴上虎頭兜鍪便出了營帳。

曹仁、夏侯淵、高順和黃忠四人也立即領命出帳,各自糾集本部兵馬準備出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