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何方精神抖擻的出了門,他們去了作曲老師安偉的工作室。
安偉與錢末不一樣,錢琳是北電八十年代畢業的,後來進了北影廠,再後來北影廠沒活乾了,她被聘到了電影學院教學。屬於編製在北影廠,工作在北電。
安偉是九十年代北電畢業的,是錄音係作曲專業,畢業後他就去了東-京大學藝術學院讀研去了,在東-京待了幾年。
不過還好的是,他看起來沒有像是受過RB文化熏陶的樣子,挺和善及隨意的一個人。
隻是才走進他的錄音棚,他頓時急了,然後去看他剛剛設備,著急的他罵了一句‘他瓦科墨洛’。
何方與張謙他們愣了下,安偉一看愣住的何方他們他謙意的揮了揮手。
“啊,剛才我做的文件沒保存,然後現在沒了,沒事沒事,來,何導,你們坐。”
“呃……”何方也不知道該回答啥。
“何導,你對電影的音樂有什麼要求?”安偉立馬轉移了話題。
“按照正常的音樂來做,該渲染氣氛的就渲染氣氛,其實我對此沒有什麼特彆的要求。這就是一個標準的商業電影,按商業電影的路數,如何把觀眾的情緒給烘托起來為標準,這部電影裡麵不需要個性音樂。比如說是宗教儀式時的禮樂風,還是狂暴乖戾的金屬風,又或者是詭迷探索式的怪異風,還是低音弦樂的協作曲風。這些適合於驚悚電影的標準音樂風格你都可以嘗試,找到一種契合度最好的就行。”
何方過來也就是來表明一個他對電影音樂的態度而已。
現在他們能談出什麼來?談不出來的。
“呀,何導很懂,很明確啊。”安偉點了點頭,他遇到的導演多了,有懂的,有不懂的,有一知半懂的。
其實國內的很多導演除了基本功紮實的那幾個,許多導演對電影配樂都是一知半解,他們最多跟你說‘就是要那種……激奮人心的旋律’,或者是‘我要那種悲情一點的,還要是悲一點的比較好。’
當然,有導演音樂素養高的,會跟你談什麼管樂、弦樂,民族、流行等,甚至會跟安偉聊什麼以人物或鏡頭為基準的客觀音樂,主觀音樂,環境音樂(戰場、趕集、CBD、夜市),還有以情節走向的音樂(情節讓主角情緒走低或情節讓主角情緒走高)。
像何方這種直接說出類型片的音樂風格,他一聽就明白了。有些導演就喜歡這種的,他們會直接跟你說我要對標哪部影片的哪種風格。
安偉是專業的,所以與何方的溝通中沒有那麼多的爭論,基本上除非導演需要他特意獨行的創作,要不然他們就是按標準乾活。
而且他看過《孤島驚魂》的劇本與分鏡頭了,知道這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標準的商業驚悚片。
那就如此去做就行了。
何方在安偉那隻是坐了一個上午,聊了下音樂,聊了下音效,還聊了一下配音的事。剩下的就是問了一下時間進度,還有注意事項。
剩下的沒啥,與安偉溝通很快。
接下來的幾天,他天天泡在剪輯那,除了去剪輯那然後就是三人出去玩一下,好好的利用五一長假玩一下BJ,2009年這年,五一假可是有七天的。
4號這天,何方、張謙以及焦國雄一起去三裡屯玩了一天,晚上還包了一個包廂唱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