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滿滿的都是乾貨
不過何方一點都不在意,他就像當作沒發生任何事一樣繼續講他的課。
思想這種東西越往上走分歧就會越大,所以有些大學裡麵同樣專業的導師教授都是學術對立的仇人。
這很正常,何方一點都不在意。
“導演該創作什麼?看大熒幕。就三點,一是如何把故事影像化、視聽化,二是如何讓觀眾看得過癮,三是如何去找到自己的風格及藝術表達。”
“其實作為一個新人導演,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如何把一個文學劇本影像化及視聽化,而不是說如何藝術如何表達自己,如果你連把文字變成影像都做不好,談什麼藝術呢?”
“我不知道電影學院如何教新人導演如何將文學劇本影像化視聽化的,但我在加州藝術學院學習時,我們學校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拿著文學劇本後,第一步進行導演台本的創作。”
“導演台本都知道是什麼東西吧?就是畫出或寫出分鏡頭,再加上對分鏡頭內攝影機運動、燈光、美術、服化、表演等內容的注解,即導演對你這個鏡頭的想法。”
“新人導演隻有在過行了無數次的導演台體創作,然後對照著完最終電影再看自己的台本,不斷的找問題,學習。這樣,你的導演基本技能才會紮實,在此基礎上伱才能談所謂的藝術,沒有這個基礎所有的藝術都是假的。”
何方的話讓許多的學生及老師振聾發聵,這個時候他們才發現自己的學習竟然全都是虛頭八腦的,都是理論,幾乎沒有學到如何具體操作。
何方講的才是真正的新人導演的如何從零開始的東西,電影學院教的直接把每個學生當成了‘已學會基本技能’的半成品導演進行教學,這就導致了許多的導演一畢業後他們連基本拍攝都不會。
“那麼如何讓觀眾看的過癮呢?四個東西,劇情、節奏、新鮮感與表演,劇情咱就不說了,因為那是劇作的事,而現在我們講的是劇作已經確定的情況下。所以,導演要把控的是節奏、新鮮感與表演。”
“節奏是什麼?如果有同學對節奏老是理解不了的,我建議你多聽音樂,特彆是交響樂。音樂會教會你什麼叫節奏,什麼樣的節奏可以將觀眾拉進你的故事情境當中來。”
“當然,也有許多的書教大家什麼叫電影節奏,比如五分鐘一個小高潮,十分鐘一個中高潮,三十分鐘一個大高潮。再比如鏡頭的切換頻率,一切戲需要多少個有效鏡頭才不會讓觀眾分散精力等,比如表演的情緒起伏等,這都是節奏的一部分。”
“我們說說什麼是電影裡的新鮮感,導演如何去表現新鮮感。其實新鮮感不玄妙,說破了就是讓觀眾意外。比如,我們拍一場街頭吵架的戲,搞照常規拍攝是不是一個全景鏡頭,然後再加幾個參與人員的近景鏡頭,最後再加一些特寫鏡頭,這就拍完了吧?”
“這是最常規的拍攝手法,而新鮮感是什麼?我們不這麼拍。比如我們用一些肩扛鏡頭來表現參與者的主觀鏡頭,讓觀眾身臨其境,感覺自己作化了其中一員。再比如,我們切換成旁邊觀戰的狗的視角,讓觀眾化身為動物看人類吵架多麼的可笑。”
“再比如,這街頭上的這夥人大吵架,而其他人視而不見。或者說一個小孩童流著鼻涕一會看大人們吵架,一會看地上的螞蟻打架。等等,我們可以想很多種方法去處理。這就是所謂的新鮮感,讓觀眾覺得這種表達很奇特,使一場原本吵吵鬨鬨的衝突變成了有意思的畫麵。”
“當然,這種新鮮感不能亂用,如果你的某場戲明明就是整個劇情的最高點,觀眾就想看這個,結果你新鮮一下把觀眾的情緒轉移了,那就這是失敗的方法了。”
“再說表演,這裡要講的表演跟下節課講的表演不一樣。這裡所說的表演是導演眼中的表演,導演你需要什麼樣的表演,你站在創作以及觀眾的角色要去思考每一個演員應該怎麼去表演。”
“第三點,如何找到自己的風格及藝術表達?這個是導演你擁有了基本的導演技能,擁有了能讓觀眾看過癮的水平之後,我們再談風格上、藝術上的追求。比如張藝謀的色彩風格,比如吳宇森的暴力美學風格,比如昆德拉所說環形敘事風格……”
叭啦叭啦,何方又是講了一大堆,說完導演該創作什麼之後又講了導演的技巧與套路,最後又講了什麼是何方心目中的好導演。
當然為了不讓學生們覺得乏味,他還不時的與學生們互動一下。
導演技巧與套路上何方主要從導演如何去把控攝影,如何利用燈光與美術去調整色彩,又是如何去玩調度,如何調教演員的表演,甚至最後是如何去做電影後期等幾個方麵進行講解了導演的工作。
不僅拿出自己的例子,更是拿出了不少經典好電影的例子來講解。
這還真讓一些老師都為之頷首點頭,電影學院許多的老師拍片經驗都不多的,很多都是隻是會對影片進行分析而已,你讓他們手把手的教學生如何寫電影台本,如何調度等等,真正拍片中的一些困難如何解決,連他們自己不會,教啥?
這就是之前何方跟王長田說到的,電影學院培養出來的學生並不是市場所需要的,這就造成了教育與就業錯位的問題。
中間休息了15分鐘,幾個老師圍著何方聊了一些拍攝小知識,特彆是了解了一下好萊塢一般會怎麼處理一些難點的內容讓一些老師若有所思。
下午三點鐘的時候,何方終於把導演的部分講完了,接下來就是講表演。
來聽課的也就越來越多了,甚至有些外校的人都來了,在未上課之前,聽他們在下麵聊天,好像有中戲的,北師大的。
何方也是無語,不過,他管不了那麼多了,既然北電自己都不攔著外校的人,他管啥。
“好了,咱們講完今天的最後一講就算完成任務了,我也可以回去睡大覺了。”何方走上台中央喝了口水後說道。
“哈,”台下的觀眾也是一樂。
“最後我們講的是表演,表演這東西,我講不好,你說它簡單嘛,它複雜,各種流派學說。你說複雜嘛,那就是臉上擠表情加上肢體動作的那點事。”
“哈哈……”台下的觀眾被何方的說詞給逗笑了,感覺像是說男女最爽的事在何方口就是那點事一樣。
“我呢,從小就學表演,我媽教我的是一套她所會的。”
“她會的就是偏戲劇的,著重於形體的基本功,眼神要練的好,台詞要咬得清說的響,要有情感有節奏,剩下的就是練表情的一些技巧。這是我媽教我的。”
“後來我去了美國留學,才知道原來表演還有流派的,我聽說國內教的大多數是體驗派,也是斯坦尼表演體係的方法,是這樣嗎?”
“是的……”台下的學生們附和。
“好吧,那我就來講講我在美國學的以及我媽教我的,我個人覺得比較實用的表演方法與技巧,因為彆的我也不會。”何方無奈的攤了下手,台下觀眾哄笑。
“如果了解我的同學可能會知道我在拍第一部電影《孤島驚魂》時曾要求演員加強肢體表演,以此來豐富表演。這是我在美國學的,聽說是方法派的技巧之一。”
“其實我在加州藝術學院老師曾教過我們表演的七大方法與技巧,是方法派的具體實操的內容。”
“接下來,我就把我知道說出來與你們分享交流,當然,這不一定都正確。”
“是哪七大方法呢?來,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