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中國電影已經發展到恐怖如斯的地步了?(1 / 2)

第282章?中國電影已經發展到恐怖如斯的地步了?

《這絕不是一部致敬[阿凡達]的電影——看[美人魚]有感》,這是周黎民連夜趕出來的一篇影評,他不知道這麼寫對不對,但至少這是他情感上最想表達的。

“好萊塢影評人說《美人魚》講的是愛情,講的是環保,講的是階級壓迫與革命。但我看了零點場的電影之後,我覺得這講的是一個童話。一個屬於無數人講的美人魚的童話,何方用現實的角度,用悲情的角度再去講了一遍而已。

我不知道他創作的靈感是什麼,但我可以想象或許他在幻想到美人魚時會想到如果美人魚出現在當下世界他們會怎麼樣?或許如電影開始時奇珍異獸博物館裡的美人魚標本一樣,是一條風乾的鹹魚身子,再加一個塑料的人頭。

童話是什麼?王子愛上了公主,好人打敗了壞人。珊珊就是人魚族的公主,劉軒雖不是說是人類的王子,但也成為功的典範。童話還有另一個特性,那就是一切都是對罪惡的譴責,對美好的讚美……

童話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情懷,而悲喜相加、壓迫與反抗、利益愛情與純樸真情這些都如童話般有著浪漫主義的情懷。何方的新電影明著是講一個環保,實則是一種文學化的藝術再創作……”

新的解讀又來了,仿佛《美人魚》被人推上了一個又一個哲學的、思想的高度。

何方看到這些形形色色的解讀,他也是醉了,但他不能阻止彆人的聯想,也不能阻止彆人的解讀,這是彆人通過他的電影而得到了思想上的升華,為什麼要阻止呢?

隻是……這樣是不是太過分了?

所以,何方拍了一張他抽煙的照片,然後上傳到了網上,並寫下這麼一段話:

“這是煙嗎?讓我想想……這,是燃燒的思緒,是懸浮在空氣中的寂寞,是靈魂深處的喘息,是含在口中的憂鬱,是融入呼吸的靜謐……也是潛入夜色中的孤獨,更是無儘默想的悲歡,是歲月的加速器,更是夢想的催發劑……那這煙還是煙嗎?是,也不是。煙沒有變,但是抽煙的人不同,感受也會不同,希望你抽到你想抽的感受。同樣,電影是電影,每個人的感受不同解讀不同。”

何方本意隻是想發一段文字委婉的說一下電影解讀這東西客觀看待就行,彆加載太多的附加思想。

經果,他的評論區下麵就像被踩了加油踏板的汽車,飛了車……

“很好,何方這是在寫詩嗎?那我也來一段吧。何方配煙的圖,那我配酒的圖吧!這是酒嗎?讓我想想……這,是有溫度的江河,是曾經趟過的渾水,是黯淡無光日子裡的良藥,是墜入腹中的瑣碎,是融化血液中的勞累,也是熱辣心腸的感動,更是熱淚盈眶的未來……那這酒還是酒嗎?是,也不是。酒沒變,但是喝酒的人不同,感受也不同……”

“我丟,現在看個電影還要有這樣的門檻的嗎?不會寫點雞血文字還不讓看?那行吧,既然都要寫,那我也寫吧。你們把煙酒都寫了,那我寫茶吧……”

“啊?這又是什麼新玩法?煙酒茶都寫了,那我寫色吧……”

“連色都有人寫了?那我寫……賭?這是賭嗎……”

“謔,合著伱們是被何方帶著來感悟吃喝嫖賭來著?那我寫啥?我總不能寫毒吧?……”

……

全球同步上映的第一天,還隻是東半球在上映,何方在西半球的半夜坐在頭看著網上玩歪了的樓,他也無能為力啊,算了吧,洗洗睡吧,他們愛怎麼想怎麼想去……

雖然何方不管《美人魚》上映後的發展了,但是它的熱度還是很高的,彆噓何方的人氣都是其次了,追蹤電影的票房都不足以體現電影的好了。

何方的電影不該高票房嗎?除非哪天說何方的電影崩了,那才叫大新聞。

這不,7月5日上映首日,中國大陸票房就拿下了19817萬,1.98億,單日,這還隻是周五,這是什麼概念?放在十年前這《美人魚》一天的票房就是一部年度票房冠軍的票房。

不過,十年前2003年全國的電影熒幕總數才1800塊,而經過了2009年何方這條鯰魚攪水後,提前了三四年讓中國電影大力發展起了院線擴建,現在全中國的熒幕數已經突破了3.2萬塊了,這就是量上的巨大差彆。

俗話說量變就會產生質變,觀眾影的人越多,影院也越多,所以單片的票房也衝的非常之快。

有人就這個問題還問了一些行業內的專業人士,比如像上海聯和的吳鶴滬就這麼說:“《美人魚》單日票房過兩億都是很正常的現象,畢竟現在的熒幕數及觀影人數跟以前不是一個量級了。”

京城新影聯的高軍的回答也是差不多的意思:“不覺得意外,每年的頭部電影總票房破二十億都不足為奇,而要破二十億,單日票房破兩億那是再正常不過了。

如此強勁的市場發展原因還是兩方麵吧,一是優秀的電影帶動了觀眾進電影院的頻率越來越高,二是影院跳躍式的擴張也讓觀眾觀影的便捷性越來越好。

說到便捷性,網上購票的興起讓年輕人越來越想去電影院了,因為他們可以提前知道哪部電影評價如何,票價如何,附近的哪個影院近且有座位。

所以說構成票房增長,還有電影行業的快速發展是有多方麵原因的。包括一些政策的因素,比如說年初的時候行業的自我規範讓越來越的影視作品質量都有了大的提升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