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 電影獎的暗渡陳倉(1 / 2)

第401章?電影獎的暗渡陳倉

自電影獎的新聞發布會召開了之後,立馬就在全國範圍,甚至全亞洲範圍內,甚至美西方都知道了。

但這還沒完,突然一下子全網甚至許多的媒體上一時之間就有了鋪天蓋地的廣告,廣告上是全球著名的電影導演、編劇、演員、評論家等。

他們在視頻中說的同一句話都是:“拋開語種、拋開地域限製、拋開意識形態,讓電影回歸電影藝術本身,首屆年度電影風雲獎期待您的參與。作為電影獎的評委之一,我會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投出我神聖的一票,並接受大眾的查驗與監督。”

這個廣告的殺傷力還是有的,因為評委密密麻麻的有幾千個,都是可查的。

年度電影風雲獎新建立的官方網站上也詳細介紹了每一個評委的資料,都是公開可查的,並且他們已經在團團視頻網站上認證注冊了。

而且通過官方網站的介紹,最終會在正式評獎之前將評委數據提升至一萬兩千人,上麵還列舉了一個數學模型,投票房規則與流程,如何公開公正等。

網站的訪問量也是突飛猛進,許多的人都湧進網站查看具體詳情。

《史上最評委數量規模最大的電影獎將誕生》

《號稱拋開一切障礙的電影獎將舉行,我們可拭目以待》

《所謂的拋開一切偏見,但依然還是會限製條件的》

《何方一步一步的挑戰好萊塢的布局,美國要警惕》

《世界需要第二個奧斯卡,需一個更加開放的奧斯卡,應該走向多元化》

《支持何方的新電影獎,建立一個更加開放與包容的電影獎,讓全球電影來公平競爭這很重要》

……

各國的態度與評論各不一樣,而且各國的網友評委也是不儘相同。

有支持的,有反對的。

支持的認同何方說的打破一切限製,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獎項評定當中,並非是符合西方價格觀的就是一定是好電影,不符合的就一定不是好電影。

反對的是何方在挑戰西方的意識形態,挑戰西方的價值觀,這個是絕對不允許的。

當年柏林電影節是怎麼辦起來的?就是美國人要辦一個專門宣傳西方製度好的電影節,這個電影節專門給那些宣揚西方製度好,揭露蘇聯不好的電影頒獎。

所以,在柏林電影節的一直堅持下,他們慢慢的腐蝕了蘇聯人的意識形態,也是蘇聯最終瓦解的幫手之一。

而且何方所舉辦的‘年度電影風雲獎’看著名字平平無奇,一點都不出彩,但是乾的事卻要腐蝕掉奧斯卡的權威性。

因為一旦年度電影風雲獎在各個電影人心中立下了標杆,那麼奧斯卡就會淪為隻有美國人或英語區關心的奧斯卡,全球的觀眾更的將會是年度電影風雲獎。

畢竟奧斯卡他們國家的電影參與不了,但是年度電影風雲獎他們國家的電影可以公平的參賽,然後與各國優秀的電影一起競爭。

這就像一個國家的國家運動會你沒辦法競爭得過奧運會,國家運動會,隻是你們自己人在競賽,但是奧運會是全球人在競賽,這種度怎麼比?

網上也有人討論,何方搞的年度電影風雲獎這麼開放這明顯是在跟奧斯卡打擂台。如果奧斯卡也放開了限製,搞‘拋開語種、拋開地域、拋開意識形態’的全球開放呢?豈不是直接打死了年度電影風雲獎的風頭?

針對這一討論,有睿智的網友就回複了。

“這就是何方的一個陽謀,意思是明牌打法。他何方可以搞這種開放的電影獎,但是你奧斯卡不能。奧斯卡為什麼不能開放?因為不開放奧斯卡才能控製住意識形態的輸出,一旦放開了,可能獲得大獎的根本不是好萊塢電影,也不會是英語區的電影,那怎麼辦?這個奧斯卡辦的意義在哪?所以,奧斯卡不跟,就在形式上落後年度電影風雲獎,跟,那麼就瓦解了奧斯卡的意識形態控製。何方這一招,高明,佩服。”

“那人家三大電影節也是全球選擇電影,評全球電影的獎項,為什麼可以一樣的控製意識形態?奧斯卡選全球的電影就不行?”有網友不服,提出了這個問題。

“樓上的,三大電影節之所以能夠全球選電影評選還能控製住意識形態,那是因為三大電影節采用的九人評委製,也就是少數人評判製,他們隻要影響到了這個九個人就行。但是如果搞照何方這樣的搞法,評委一萬多人以上,而且來自各個國家,那麼還怎麼控製?”

“對啊,評委放開了,電影也放開了,那麼就失去了對選什麼電影不選什麼電影失去了控製了。這個很妙啊,雖然說不上最高明,但也是能讓美國人頭疼萬分的。”

“我有點想不明白,為什麼美國人允許何方把這個電影獎搞起來?”

就在網友們疑惑為什麼美國人允許何方把這個電影獎搞起來時,就有媒體記者采訪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席希德·甘尼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