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 很嚴格是多嚴格?(1 / 2)

第402章?很嚴格是多嚴格?

關於電影獎的事情在全球範圍引起了大的反響,但同時也給電影獎打了一個很好的廣告,這讓許多的電影都磨拳擦掌的準備報名電影獎。

畢竟這種上萬名評委的評獎,讓所有參賽者都認為這是很合理很公平的方式,所以他們想去嘗試一下。

他要付出什麼代價?他們的代價就是簽個協議,把網絡版權以及國外的電影發行權割讓出來一部分而已,隻要評獎結束還會還給他們的。

所以這個代價還是他們能接受的,這並不是什麼不可以的。

於是,在摸清了詳細規則後,一些電影製片方就聯係了電影獎的官方客服人員,然後按照一步一步的要求他們把電影上傳到了團團視頻,進行了報名。

報完名之後在湊齊一定數量的評委及觀眾力捧後,每一個獎項的排名前十的力捧數量的自動獲得提名。

獲得了提名之後,一切數據清零,評委們會在最後一個月內給獲得提名的電影投票,再加上觀眾投票以及票房係數等,最後得出最終獎項。

當然,一切都是不公開的,隻有在獲得了提名之後才會公開數據。評獎也是,隻有在頒完獎之後才會公開數據,讓公眾查驗是否公正。

具體的投票規則網站都有詳細的介紹的,那就是係數模式,這個早就已經確實了。

這個電影獎的熱度在持續了半個月後也就慢慢的消退了,慢慢的被第五屆北景節(BJ國際電影節)給吸引了過去。

被何方這麼一搞,大家頓時覺得北影節不香了,還是九人評委製的老的評獎模式,一點都不民主與公開透明。

這意味著,誰能獲獎是可以由組委會與九個評委控製的,也是可以幕後操作公關的。

這樣的電影獎有什麼意義?

關鍵是現在的北影節也想升為國際A類電影節,這次還邀請了呂克·貝鬆擔任北影節評委會主席,馬可·穆勒擔任電影節顧問。

可惜,就算北影節做出如此大的努力,在後來也沒有讓北影節的國際影響力有多大的提升,原因很簡單:

論獎項含金量,不要說跟戛納、威尼斯、柏林比了,就是亞洲的兩大國際A類東京國際電影節及上海國際電影節他們都比不上含金量。

既然北影節的獎杯含金量不行,後來北影節又搞電影市場,又想學多倫多電影節模式,搞電影交易量。

但是事實上,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是戛納,其次是多倫多,還有柏林、威尼斯……等等,就算在亞洲還有釜山電影比北影節的電影市場做的好。

因此,北影節想出頭真的很難。

難在哪裡?難在北影節在彆的規則當中玩,你肯定玩不過了。

就像汽車製造一樣,中國的汽車製造再厲害也繞不過美德日三國海量的汽車專利的控製,也隻是幫彆人打工而已。

隻有換賽道,比如中國開始搞新能源汽車了,那麼賽道一變,彆人就沒有海量的專利製約了利潤以及生產自由才會提升。

北影節想發展起來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切的規則都是彆人設定的,怎麼跟歐洲三大電影節比肩?怎麼打敗亞洲兩個電影節?

人家歐洲三大電影節可以給政治電影頒獎,北影節你敢嗎?三大電影節可以給情色電影頒獎,北影節你敢嗎?你不敢那你還說什麼獎杯的含金量?

上海國際電影節為什麼起不來?不就是不敢給政治電影與情色電影頒獎麼,不要說頒獎就是展映都不敢,那還談什麼獎杯含金量?

這就是北影節你本身就是一個弱小的小孩,結果你還要帶著鐐銬跟歐洲的三大沒有任何束縛的巨人比,這不是自取其辱麼?

所以年前的時候何方也接到過北影節組委會邀請的,可以給他一個評委主席的身份。但是何方拒絕了,因為把自己的名聲借給北影節一點好處都沒有。

不要說北影節了,就是戛納、威尼斯、柏林都邀請過他了,他都拒絕了。

4月16日,北影節經京城開幕,這一屆到是邀請了不少的國際名流過來,不僅是評委,還有各個論壇。

北影節看起來很熱鬨,最後評獎也很國際,獲獎的基本上是國際電影,中國電影隻有《智取威虎山》的梁家輝拿了個最佳男配角獎。當然,還有一部中國與法國合拍的《狼圖騰》也是獲了兩個獎的。

可是北影節一頒完獎,基本上來中國參加北影節的評委、導演以及攝影和演員們全都跑到了長沙,都來何方的《環太平洋2》劇組來學習來了。

當然,學習隻是名頭,想跟何方談合作才是實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