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攝政王和宋家以及太後的風言風語猶如烈火燎原般傳遍了整個燕京。
早朝時有朝臣提出了這個問題,對宋朝朝以及宋元清發難。
六王爺當即站了出來,將宋家和宋朝朝好一番維護,他說的有理有據,成功把那朝臣懟的說不出話來。
宋朝朝似笑非笑的隔著珠簾看了看據理力爭的六王爺,他倒是積極。
裴元知在早朝上又具體稟報了劉道會貪汙的銀兩和乾了哪些事,犯了哪些罪,直把某些官員說的頭頂冒汗。
這下劉道會也算是徹底倒台了,誰撈誰倒黴。
不僅如此還有被他牽扯到的太常寺卿、翰林院院士統統都是革職查辦。
下了早朝後,幾位大人交換了個眼神,各自上了車從不同的路線晃晃悠悠的就去了郊外的彆院。
“你說說,這如何是好?不僅劉大人沒被救出來,連另外兩位也......”
“王爺被關了七八天了吧?那幕僚的法子也並不奏效啊,我瞧著聖上還是沒有要放王爺的打算。”
“我看還是靜觀其變吧,聖上與宋家聯合六王爺想要徹底清洗朝局,你我還是小心些為妙。”
“唉......”
緊閉的門忽然被大力踹開,禁衛軍湧進了廳中,眾人驚慌之下看見了穿著官服的裴元知與禁軍統領楊江走了過來。
“兵部尚書劉大人,戶部尚書張大人...哦,還有太仆寺胡大人,真叫下官好找啊。”
裴元知笑著站在了門口,眼神一一掃過堂中官員。
“不過這樣也好,也省的下官挨家挨戶的去請幾位了。”
兵部尚書劉大人虎著一張臉心肝微顫卻還是佯裝正經道:“裴元知,你這是何意?”
裴元知儒雅的笑著說:“下官收到了關於幾位結黨營私,以權謀利的證據,奉陛下之命請幾位前去大理寺回話。”
“幾位還是彆掙紮的好,萬一傷到了幾位可就不好了。”
兵部尚書氣的臉色通紅,被點到名的另外兩人心如死灰,不斷念叨著完了完了。
還有幾個沒點到名的被裴元知的眼神一掃,恨不得縮成一團鑽進地縫中。
在他們看來,恐怕下一次進入大理寺的就是他們了。
有禁衛軍壓陣誰也沒敢放肆,這三位大臣仗著有攝政王的撐腰,不僅貪汙受賄,更是草菅人命,甚至還暗中克扣軍餉。
這些證據句句屬實,是宋元清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調查出來的。
軍餉和人命全都是雷區,這幾位也真是在雷區上蹦躂,終於把自己給蹦躂進監牢了。
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生怕下一個倒台的就是自己。
其實這朝堂之上真正廉潔清明的官員並不多,可總不能挨個都處理,那這朝堂不就隻剩下皇帝這麼一個光杆司令了嗎?
因此,宋朝朝選出了幾個比較嚴重的處理,不僅拔除了攝政王的黨羽,還起到了殺雞儆猴的警示作用。
既然攝政王的人都能派人引導輿論,那她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不多時,燕京中便有人自稱是某個宮女的親戚,毫不畏懼的站了出來,義正言辭的講述了攝政王究竟為何被關進大牢。
得知攝政王竟然意圖謀害皇帝,非禮太後,百姓們嘩然,又聽說太後為了保護皇帝奮力抵抗,一時間大家更真情實感的相信了。
經過上一次攝政王讓陛下與太後出宮為他講和又害的陛下與太後被刺殺一事,攝政王在民間的威望已然不高。
現在有人主動的講出了真相,百姓們自然偏向於皇帝與太後,紛紛大罵攝政王。
宋家以及太後的口碑瞬間反轉。
茶樓二樓包廂內。
裴玉川端著茶品了一口咂舌道:“宋家這位年輕的太後手段還真是厲害,這才短短幾日就讓燕京的輿論來了個大轉變,還料理那幾個貪官汙吏。”
“有機會真想見識見識這位太後娘娘的風采......”
沈雁回眯了眯眼睛,茶杯咚的一聲放在了桌上,清亮的茶湯灑出了一些。
“你剛剛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