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氮化矽陶瓷材料(1 / 2)

是選擇深入探索並研發高熵合金這一新興領域,還是轉而努力突破氮化矽陶瓷材料那已具一定基礎卻仍存挑戰的製備工藝呢?

一方麵高熵合金作為材料科學中的新星,其潛力和應用前景尚屬未知,充滿了探索的空間和可能帶來的巨大突破。

另一方麵氮化矽陶瓷材料則已是業界公認的高性能材料,製備工藝相對成熟,應用廣泛且穩定。

就在這個抉擇的關頭,江辰的心中突然閃過一道靈光,他猛地意識到,公司並不缺乏研發資金,為何不能兩者兼顧呢?

他輕輕拍了拍自己的額頭,有些自嘲地笑了笑。

這段時間以來,與孫工和王工的頻繁交流讓他不自覺地開始從資金角度考慮問題。

想到這裡,江辰迅速行動起來。

對於已經在材料研發部門取得初步成果的高熵合金,他決定進一步加大投入,讓相關技術人員沿著方向突破。

至於氮化矽陶瓷材料,雖然目前公司在這一領域還是一片空白。

這就需要他親自投入到製備工藝的實際操作中,以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標準。

氮化矽陶瓷作為一種性能卓越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其強度極高特彆是經過熱壓處理的氮化矽,更是被譽為全球範圍內最堅硬的物質之一。

氮化矽陶瓷之所以具備高強度、低密度以及出色的耐高溫特性,這些優異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均源於其獨特的化合物結構。

從微觀層麵觀察,氮化矽陶瓷的基本構成單元是一個四麵體結構。

其中矽原子穩坐中心位置,而四個氮原子則分彆占據四麵體的四個頂點。

這樣的結構使得氮化矽在三維空間中能夠形成連續且堅固的網絡結構。

得益於這些卓越的性能,氮化矽陶瓷材料在多個領域都展現出了廣泛的應用潛力,包括機械、冶金、半導體以及生物醫藥等領域。

在機械領域中,氮化矽陶瓷的應用尤為關鍵。

特彆是在高速機床主軸、航空航天發動機、風力發電機軸承以及汽車發動機軸承等核心部件上,其高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充分體現。

這也從側麵彰顯了氮化矽陶瓷材料在工程技術領域中的重要地位。

國內對於氮化矽陶瓷的研究曆史已久,早在上個世紀便開始了相關探索,並成功建立了小規模的氮化矽生產線。

這條生產線主要麵向軸承等特定應用領域,因此在製備工藝上采用常壓燒結法。

然而這種方法製得的氮化矽陶瓷強度相對一般,且產品尺寸精度受限。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公司的材料研發團隊此前並未深入涉足氮化矽製備工藝的研究。

常壓燒結法的局限性在於它難以製造出形狀複雜、尺寸精確的零件,且後續機械加工難度也較大。

相比之下反應燒結法雖然能夠製造出形狀複雜、尺寸精確的零件,且成本較低,但在某些性能方麵可能稍遜一籌。

熱壓燒結法雖然能夠製得機械性能更強的氮化矽陶瓷,但其高昂的製造成本和複雜的燒結設備卻成為了製約其廣泛應用的關鍵因素。

而江辰所關注的氣壓燒結法,則以其獨特的高溫燒結工藝,使得製得的氮化矽陶瓷材料純度高、韌性好、強度高且耐磨性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