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決策又進一步影響了進氣道的設計、尾噴管的構造等多個關鍵環節,形成了一係列複雜的技術鏈。
然而,燭龍無人機所需發動機數據則完全不同。
與戰鬥機發動機相比,燭龍所需的推力要求並不那麼極端,但這並不意味著任務變得輕鬆。
相反它在體積、重量以及油耗方麵提出了更為嚴格的標準,這對發動機的設計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燭龍無人機被定位為高空戰略威懾平台,因為其自身重量遠低於傳統的戰鬥機。
這一特點使得在相同推力條件下,燭龍的飛行速度能夠顯著提升。
江辰對於燭龍的飛行性能有著明確的期望:常態巡航速度需達到6馬赫以上,而極限速度則需突破10馬赫的大關。
這樣的速度指標,一旦燭龍正式亮相,其展現出的戰略威懾力無疑將讓所有潛在的對手感到震撼與畏懼。
為了使燭龍無人機的威懾能力達到最大化,實現更長的巡航時間成為了關鍵,而這無疑對發動機的油耗設計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在眾多技術人員過往的經驗中,鮮有涉及如此嚴苛油耗控製的案例,這無疑增加了項目的難度與複雜性。
此外彆忘了燭龍無人機還具備隱身性能。
為了實現這一特性發動機的低噪音設計同樣成為了不可忽視的目標。
如何在改動結構的同時,降低發動機運行時的噪音,也是一大挑戰。
小體積、重量更輕、油耗更低、結構緊湊輕便這四大要求清晰地浮現在每位與會者的腦海中。
“江教授,您這可是給我們出了個大難題呀。”
項目總設計師於南尋工程師不禁感歎道,語氣中透露出一絲無奈與壓力。
此話一出會議室內頓時響起了一陣苦笑聲。
江辰他微微一笑安慰道
“於工,我這不也加入項目了嘛,有什麼技術難點大家一起攻克,材料方麵不用擔心,星辰的材料庫對項目全麵放開。”
於南尋聞言,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
他隨即開始招呼眾人,根據各自的專業領域分配工作任務,確保項目能夠有序、高效地推進。
無人機渦扇發動機的研發工作已正式啟動,與此同時外界卻掀起了軒然大波。
近期菊廠悄然撤出白頭鷹市場的消息在業界突然傳播開來。
更令人震驚的是據消息爆料者透露,所有與菊廠有業務往來的企業,均被要求將談判地點遠離白頭鷹。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很多猜測。
眾多網友紛紛湧向菊廠餘總的個人社交媒體賬號,留言詢問是不是提前獲取了此次貿易戰的內部情報,才做出如此決策。
麵對突如其來的輿論風波,餘總也感到頗為意外。
餘總也沒想到公司內部關於海外的變動會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在請示過任總以後索性將江辰的建議公布出來。
網友們立刻聯想到星辰退出三國市場的舉動,難道說幾年前江辰就預判到了現在的局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