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網快到洞口,就聽見冰下“嘩啦嘩啦”一陣亂響,魚群在網裡撲騰起來。“哎呀,這魚可真不少!”有人興奮地喊起來。
終於,網被拉出冰洞,好家夥,那魚跟小山似的堆在網裡活蹦亂跳的,目測得有二三百斤。
“快拿家夥事兒裝魚!”隊長一聲令下,村民們趕緊拿著水桶、籮筐圍上來。
孩子們起哄,“過年有魚吃嘍,過年有魚吃嘍!”
老人們眼角的褶子多了好幾道。
接著又下了幾回網。
秦大川一揮手,“差不多了,不能再撈了,留下那些小的,讓他們再長長。
抬上魚回村子裡去分。”
於是大夥熱熱鬨鬨地簇擁著抬著俞回到村裡。
趙桂雲回去的時候追上了左會計,把他扯到一邊兒,“我跟你說說話得算數啊,我們家三份一斤都不能少。
我閨女出了這麼大的力,手心兒都紅了。”
左會計哭笑不得,“放心吧,這點小事兒我再說話不算數,那我以後就彆當大隊會計了。”
趙桂雲,“這還差不多。”
坐在前麵的人鬨哄哄的,已經開始說怎麼吃魚了。
“今天晚上就燉兩條吃,再整兩盅小酒,美滴很!”
“對,再叫上幾家子一起合夥整一頓,熱熱鬨鬨的。”
大夥到了大隊部,把魚放在大隊部的場地上。
左會計讓武衛民用生產隊秤豬的大稱讓兩個大小夥子把筐裡的魚拎起來秤,然後他記錄多少斤。
魚秤完了,總共是1200多斤。
大隊長州建設往高處一站,大手一揚,扯著嗓子喊,“老少爺們兒,有個事兒事先跟大夥說一下。
咱今兒個能撈著這麼多魚,那都是大夥齊心的功勞。
但有一樣,沒有韓家閨女鑿冰咱們壓根兒就沒這麼快能撈上魚。
咱也鑿不開這麼大冰洞,魚也撈不了這麼多。按照咱村的老理兒,出力多的多分,韓家,得拿三份!這是事先說好的。”
啥?三份兒?魚是每家每戶平均分配的,韓家多拿一份他們就少拿。
這咋行呢?給兩份就差不多了,咋能給三份呢?太過分,很多人都覺得給的太多了,不就鑿個冰凍嗎?他家閨女又不費啥事兒。
好家夥,就鑿那幾錘子要這麼多魚。
周建設話音剛落,就跟往熱油鍋裡滴了水,“劈裡啪啦”炸開了鍋。
人群裡幾個刺兒頭開始嘟囔。
“憑啥呀?不就鑿個冰洞嘛,咋就三份?咱也沒少出力啊!”
有人牽頭就有人跟著起哄,“就是,這也太偏心眼兒了,哪有這麼分的!”
還有倆知青,平時就覺得自己文化人,高人一等,也在一旁陰陽怪氣。
男知青推了推眼鏡,“這農村的規矩,也不知道合不合理,咋就可著一家多給呢?”這話就有點兒挑撥的意思了。
女知青捂著嘴,尖著嗓子附和,“就是,感覺不公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