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忙著攻朝鮮,朝鮮忙著在漢城抵禦清兵,而作為整個大明與朝鮮對滿清之間大戰的挑起者,朱慈烺。
如今卻在濟州島上,忙著轉移朝鮮各地的難民。
“大家不要急,注意秩序,排隊登船。
大家既然已經到了海邊港口,就已經安全一半了,所以不要慌,隻要登上船,將再也不會受到清虜的威脅!”
“登上船,大家就已經都是強盛的大明一員了,我們的太子殿下,將會保證大家的安全。
乘船靠岸之後,將會先在白翎島登陸,到了白翎島,將會有返程的運糧船,接應大家前往大明的威海。”
朝鮮西部,黃海道海州牧最大的港口,數以百計的明軍船隻停靠在這裡,大量朝鮮軍船、民船,哪怕是小小的漁船,也都被明軍征集了起來。
港口,如今由明軍在維護秩序,大量黃海道的朝鮮難民,逃到了這裡,正在碼頭排隊登船。
孫思克麾下的清兵大軍席卷了整個平安道,並攻入了黃海左道,左道治所黃州牧,已經被清兵攻占。
雖然不主動抵抗,清兵就不會屠城。
但是賊來如梳,兵來如篦,官來如剃。
本就依賴劫掠來填補軍餉太少的朝鮮綠營兵,他們一過境,哪裡會秋毫無犯,特彆是曾經有主仆恩怨糾紛的,少不得要扒幾層皮,還要賠上女兒小妾。
而沒有恩怨糾紛,自然也可以製造矛盾,或者上門借餉。
因此,朝鮮稍微有些財產的人家,除非有族人在綠營為官,不然都在逃亡,作為他們私產的奴婢籍農奴,自然也要帶上。
如此人數就多了。
北麵是清兵。
往南逃,等待他們的將是征召麾下奴婢中的壯丁,去守衛漢城,如此,私人財產損失了不說。
甚至族中男丁也會被征召,去漢城,等待著跟清虜拚命,這跟送死有啥區彆?
真有這膽,又何必逃亡,那麼多城池,哪裡不能跟清兵拚命。
北方清兵要錢要糧,南方朝廷要錢要糧還要命。
逃往港口,加入明軍漢籍,成唯一的選擇。
明軍早已在全朝鮮境內做了充分的宣傳。
不要他們錢,不要他們糧,也不要他們從軍,隻要加入漢籍,即可提供所有的保護,並將會安全的將他們轉移到大明的境內。
聽起來是那樣的完美。
甚至連乘船的單程費用,和一路上的衣食住行,明軍都有提供,隻要他們人來了即可,其它的都有免費的提供給他們。
如此完美的宣傳,如何讓人不向往,加上朝鮮籍明軍的數十萬軍眷,早已經安全的乘船離開。
且稍微有點錢的,都往有明軍駐軍的港口,這有錢人總不會都是傻子吧。
如此,各個港口,躲避清兵的朝鮮難民,總是絡繹不絕。
海州港,作為離清兵最近的大港口,彙聚的難民最多,粗略一統計就有超過十萬,而且還有更多的難民彙聚而來。…。。
為此朱慈烺派了黃蜚統領兩萬大軍,在此維持秩序,同時建立防線,防止孫思克偷襲。
“我出錢!我出錢!讓我先上船!”
人一多,總有人想搞特殊。
一個身著富貴,攜妻帶子,加上一大堆仆人的肥碩男子,在那裡大喊。
很快就有明軍跑了上來。
“都在有序排隊!吵什麼吵!所有人自己找個隊伍,排後麵去就行了!
上百個大大小小的泊位,幾十條排隊的隊伍,很快就能輪到大家上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