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也十六,連安定王都當了,他怎地連個文學掾都做不得?”見譙周推辭,劉瑤故作不滿,“沒有字,就請譙夫子給現取一個。”
“這……好吧!”譙周表麵為難,其實內心歡喜得很。
他的大弟子文立,得尚書令費禕賞識,如今當上了尚書郎。
二弟子羅憲,也被他推薦給太子劉璿做了舍人。
如今,安定王又看上了三弟子阿虔。
譙門弟子全能出仕做官,他這個當老師的難免不欣喜。
“阿虔是家中長子,又奉安定王之令出來為官,那就給他取字為‘令伯’吧。”
譙周片刻之間,便把弟子的字給取好。
作為師長,他絕對有資格給無父無母的弟子取字。
“聽說他家中有個年邁的祖母需要贍養,告訴令伯,連他祖母一起接來王府。”劉瑤囑咐道。
“哎呀!”譙周大喜過望,“想不到殿下竟如先帝般宅心仁厚,阿虔自幼與祖母相依為命,如今得安定王庇護,定會全力效忠。”
“你譙夫子的弟子,本王還是放心的。”劉瑤和譙周一頓商業互吹,宵禁之前才分手道彆。
這位寫下《仇國論》的投降派頭子,門下四大弟子卻個個都是忠臣良將。
大弟子文立,在西晉為官做到衛尉,曾上表司馬炎要護佑諸葛亮、蔣琬、費禕等季漢舊臣的子孫。
二弟子羅憲,在劉禪投降手書未到時,孤軍兩千防守東吳數次進攻,打得陸抗都毫無脾氣。
四弟子陳壽倒是沒當什麼大官,不過編寫了一部史書叫做《三國誌》。
而這乳名喚作“阿虔”的三弟子,則是寫下後世中學生必背篇目《陳情表》的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