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霍弋麵色凝重,劉瑤緩緩伸出兩個手指:
“雙贏,我要和南中雙贏。”
“雙贏?”霍弋目露疑惑。
劉瑤解釋道:“蠻夷雖不納稅,卻須定期向朝廷供奉財物,這種方式野蠻粗暴,近似於強征掠奪。
那些拿不出來的蠻夷部落,自然會選擇造反。
而我若治理南中,頭等大事便是帶領這些蠻夷從事生產,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朝廷隻取一半,另一半則歸蠻夷所有。
我還要派人到各部落宣揚教化,讓這些蠻夷入我華夏,真正成為大漢的一份子。”
“蠻夷入華夏?”
霍弋剛想反駁,卻想起孔子便曾有過“夷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的主張。
這並非是荒謬的想法。
而且益州在這方麵是有先例的。
巴地的賨人,又稱板楯蠻,就有不少漢化的,甚至在朝廷做了官。
本朝禦史中丞孟獲、輔漢將軍孟琰、還有大名鼎鼎的漢中都督安漢侯王平。
他們祖上都是板楯蠻,但如今個個都歸化成了漢人。
雖說天下三分,但論實力,曹魏獨霸三分之二。
個中原委,就是他們所占的州郡人口繁多。
論人口,季漢最少,單看戶籍隻有區區九十多萬。
這個數字還不到東吳的一半,曹魏的五分之一。
若能把數十萬南中蠻族齊民編戶,納入人口管理,就能令季漢國力大增。
霍弋忽然有些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