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價比黃金(1 / 2)

見劉瑤神秘兮兮掏出一物,眾人全都瞪大了雙眸。

“花椒?”這些人裡麵,廖立農活乾得最多,一眼便認出來這是花椒的種子。

花椒在漢代香料中的地位,那可不是一般的高。

漢代後妃居住的宮殿被稱為“椒房”,就是因為其牆壁乃是用花椒摻入泥漿塗抹而成。

而在花生傳入中國前,寓意多子多福的植物正是花椒。

同時,作為“三香”之首的調味香料,花椒在各類肉食製作過程中也必不可少。

當香葉、孜然、辣椒等香料還未傳入之際,花椒更成了調味品界的扛把子。

曾有一兩花椒一兩金的說法。

劉瑤深知,要讓十萬人在陰平這貧瘠之地生存下去,種植小麥,放羊牧馬就夠了。

但若想讓他們活得更好,必須上經濟作物。

而遝中這塊地方在千年之後,屬於甘肅舟曲縣。

舟曲花椒,號稱世界上最好的花椒。

花開似梅,籽如瑪瑙,顏色紅豔,味道香麻,無論品相還是口感都獨步天下。

更有研究表明,舟曲很可能就是花椒的起源地。

根紅苗正的舟曲花椒,如今將在遝中這個地方提前綻放異彩!

“殿下之意,是讓羌氐胡人在此種植花椒為生?”廖化腦袋裡一堆問號。

“沒錯,”劉瑤盯著小小的花椒粒微笑著頷首,“這小東西可以創造出大財富。”

在遝中,利用胡人的勞動力大力開展花椒種植,將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

這群羌氐胡人,與匈奴、鮮卑等北方胡人不同,他們不光會牧馬放羊,還懂得如何種地。

算是半遊牧、半農耕的民族。

劉瑤繼續向廖化解釋:“本王我會向朝廷表奏,將遝中方圓百裡單獨設縣,置羌氐雜胡定居於此。他們所種之田,所屬人口,均不用納賦。”

當聽到胡人不納賦的話時,廖化稍稍皺了皺眉頭。

不過,蠻夷胡人減賦甚至免賦,乃是漢朝數百年來的傳統。

劉瑤這麼打算並不過分。

可季漢現在缺的是勞動人口,不是缺混吃等死的大爺。

這十萬人居住在陰平又不納賦,難免讓廖化心生不滿。

見狀,劉瑤再次舉起手裡的花椒:“雖不納賦,但羌氐胡人每人每年須上交二斤乾花椒,朝廷以每斤兩百錢的價格收購。”

“每人兩斤?”聽到這話,廖化又不免咽了下口水。

十萬羌氐胡人,每人兩斤那就是每年二十萬斤的花椒。

若以黃金計量價值,這可就是二十萬斤黃金啊!

當然,這種算法有些誇張,不過這二十萬斤的花椒至少能價值億萬錢。

而朝廷卻隻以每斤兩百錢來收購,這個價格都不到外麵售價的十分之一……

廖化心想,這位安定王明明可以直接去搶,可他還是宅心仁厚地每斤給了胡人兩百錢。…。。

不過,相較於季漢百姓每戶家庭年盈餘不過區區數百錢,一個五口之家的胡人光種花椒就能獲利千錢,簡直就是暴利。

朝廷更是會獲利無數。

不向朝廷納糧,遝中的土地產的糧食就足以養活這些胡人。

而通過種植花椒,胡人和朝廷又都會陡然而富。

簡直就是雙贏。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