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魏宮暗鬥(1 / 2)

魏宮太極殿東堂內,大將軍曹爽挺著肥厚肚腩,怒氣騰騰,上表指責郭淮喪師辱國,應當將其撤換並加以嚴懲。

太尉蔣濟卻在一旁求情:“郭伯濟雖誤中蜀寇埋伏,但勝敗乃兵家常事,況其身為雍州刺史又怎能不去救隴西?吾以為本次隴西之敗主責在於太守馬顒,這馬太守才是應該嚴懲之人。”

中書令孫資也勸道:“蜀寇經年犯邊,郭伯濟熟悉雍州兵事,又是一員乾將,稍做小懲便足矣,不宜將其換掉。”

聽了幾句勸告,曹爽這才冷靜下來,不再咄咄逼人非要問責郭淮。

他把目光移向司馬懿:“司馬太傅有何建議?”

司馬懿先前始終眯著眼睛一語不發。

郭淮是他的人,在曹爽麵前他需要避嫌。

如今見曹爽問向自己,司馬懿這才扶了扶腰間寶劍,端正剛才佝僂的坐姿:

“如何處置郭伯濟,老夫並無異議,一切都聽大將軍定奪。不過隴西郡如今太守缺職,還望大將軍儘快安排。”

一聽這話,曹爽不由得露出一絲冷笑。

司馬懿的表現,很對他的心思。

既不敢與自己爭鋒,硬保下他的小弟郭淮,又拱手將隴西太守的任免權交給自己一人。

“這老家夥真識時務,知道如今誰才是真正掌權的顧命大臣。”曹爽暗喜,“這曹家的天下,終究還是得姓曹的來掌管。”

“隴西新敗,軍民上下震懼,我以為新任太守人選,必須找一個文武兼備,仁厚忠良之人方可擔當。”

說話的是司徒衛臻,他曾在曹叡之時擔任過征蜀將軍,對西北軍政極為了解。

這人也是曹爽最近極力拉攏的對象。

“衛司徒有何見解?”

“遊擊將軍陳泰,明統簡至,文韜武略,可擔此重任。”

“陳玄伯?未免大材小用了吧?”曹爽搖了搖頭。

這陳泰可是陳群之子,潁川陳氏的年輕才俊。

在朝中培養幾年,起步都得是個刺史。

哪能隻讓其做個郡守?還是隴西那種偏遠苦戰之地。

其父陳群創製了九品官人法,那可是世家大族中的翹楚。

曹爽雖然在打壓司馬懿,但卻不敢正麵招惹整個潁川士族。

如此餿的主意,也就衛臻這個從不站隊、從不結黨的老頑固敢出。

他不知道,衛臻乃是真正從國家大事角度出發,覺得陳泰是個人才,最適合穩定西北之亂局。

衛臻見自己的建議被否決,又舉薦一人:“太原王沈,才經文武,素有孝義,可以為之。”

這位王沈乃是徐州刺史王昶的侄子,如今被曹爽辟為掾屬。

衛臻覺得王沈帶兵打仗或許不行,但勤政安民應該不成問題。

隴西殘破,最需要這種有才乾的官員治理。

而且他還是曹爽的人,應該不會被否決。

可曹爽聽罷,心裡一百個不樂意。…。。

王沈出身太原王家,與郭淮的太原郭家乃是鄉黨。

這人放在自己身邊當個乾活小吏還可以,外放到隴西做郡守,那整個雍州不就成太原士族的了?

說實話,曹爽還是對王沈以及其叔父王昶不太放心。

衛臻被拒了兩次,知道曹爽根本聽不進去自己的話,索性冷冷站在一旁不再出言。

“我有一人,最適合隴西太守的人選。”曹爽斜眼看看左右,語氣裡似乎不容許任何反駁:“此人乃是尚書仆射盧毓之子,盧子若是也。”

盧欽,字子若,目前也是曹爽大將軍府裡的一名掾屬。

而且他父親盧毓亦是曹爽重點拉攏之人。

提起他父子,或許沒什麼名氣,但盧欽的爺爺在漢末可就鼎鼎大名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