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繼續趕路(求訂閱求月票)(1 / 2)

傾妍連忙攔住她,說道:「李嫂子不用忙活了,我們是進來跟你說一聲,今天不能在你這裡留宿了,有些急事要回縣城,等以後有機會再來叨擾。」

「那可真是不巧了,你們稍等我一下,馬上就好。」

李氏一聽她這麼說,也沒有說什麼挽留的話,畢竟人家有急事要走,總不能非得留人家住下。

進屋把雨傘拿了出來,這個要還給傾妍的,還用竹筐裝了一筐她剛剛挑揀出來的蘑菇。

「這是我們這裡特有的菌菇,現在正是吃的季節,味道非常鮮美,我這也沒什麼好東西,就把這個送給你們帶回去嘗個鮮,還望你們不要嫌棄。」

傾妍看這麼一大筐,有些不好意思白拿,想要給李氏些銀子,對方死活不要,傾妍也不想跟對方推來推去,想了想,乾脆去車上(其實是在空間裡)拿出來一條魚。

這是之前他們在山頂釣的,一條四斤多的草魚。

傾妍遞給李氏在她拒絕之前道:「李嫂子,那蘑菇我們收下了,可這魚你也要收下不能推辭,這是我們剛剛在山頂的湖裡釣的,我們中午就是吃的這個,味道不錯。

這條就留下給家裡人嘗嘗,正好晚上加個菜,彆推辭,我們車裡還有。」

李氏聽了這話把到嘴的話收了回去,這魚四五斤重,個頭很大了,一大家子人都夠吃。

「行,那嫂子就收下了,你們以後再來這邊一定要過來啊,到時候嫂子給你們做拿手菜,好好招待招待你們。」

傾妍應了下來,答應有機會一定會再來,這才與送出來的李氏告彆,上了馬車離開。

他們出了許家村之後,再次朝南走一段,上了官道就朝東邊而去。

回縣城當然是不可能的,都已經出來了,沒必要再走回頭路。

那個湖心島和穿越者都有醜醜時不時的盯著,反正又不準備和對方相認,所以隻要對方不做太出格的事情也就那樣了。

說實在的,若是對方是個女子,傾妍說不定還真有可能和對方接觸接觸,這是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子就不方便了。

而且看對方適應良好,說明穿越之前也是一個男的,那還是算了吧,完全沒必要節外生枝。

他們剛往東走了半個小時就沒辦法前進了,前麵的路被堵住了,這次倒不是大石頭,而是兩夥人正在路上對峙。

兩夥人都是男子,雙方帶頭的是上了些年紀的,後麵跟著的都是年輕一些的。

靠他們這一邊的大概有三十多人,多是四十多歲的,另一邊少些大概二十多人,二十多歲正當壯年的多一些。

兩邊除了帶頭的年紀大的,後麵的人都拿著棍棒,甚至有人手裡拿著石頭。

其實兩夥人都是農人打扮,可這時候農具珍貴,打架的時候肯定不會舍得拿來做武器的,所以都是就地取材,就是在路邊撿的木棍和石頭。

雙方沒有動手,但氣氛也是箭弩拔張的,兩個帶頭的顯然正在談判。

他們被迫停在了後麵,隻能在那裡等一會兒了,人家那麼多人,他們總不能上前驅趕。

除了他們前麵還有兩輛牛車,不過不是被堵在這的,應該是前麵那些人趕過來的,上麵是空的,連車夫都沒有。

傾妍聽了一會兒那些人的談判內容,然後就有些無語了,她開始還以為是兩個村子或是兩個家族之間有了矛盾,原來是談的寡婦再嫁的事。

一方是那個寡婦的婆家,一方是寡婦的娘家,娘家要把人帶回去再嫁,婆家不同意,說就剩下婆婆還有兩個幼小的兒子無法生活,要再嫁得給婆婆送終,孩子成年才行。

娘家當然不願意,給婆婆送終,誰知道她還能活多少年,萬一

還能活個三四十年,被送走的還不定是誰呢。

就是等到孩子大了也要十幾年,現在孩子才剛三四歲,等孩子大了,他們娘也老了,還嫁人做什麼,等著他們養老就行了。

越說越激動,兩邊都互不相讓,最後甚至都有說要去找官府的官老爺給評理的了。

真要鬨到官府去,估計婆家就要敗下陣來了。

因為這時候並不會阻止寡婦再嫁,在宋代以前,朝廷有規定,除了因丈夫的緣故得到朝廷封賜的「誥命夫人」之外,普通的婦女,隻滿足以下四個條件,就可以改嫁。

在古代,人們十分講究守喪,所以這第一個條件就是,寡婦在為丈夫守喪期間不可改嫁。

一般在丈夫死後,妻子必須要在夫家為丈夫守喪三年,在這三年的守喪時間裡,妻子是不可以改嫁的。

如果在守喪期間改嫁,並且沒有經過夫家的同意,那麼妻子就觸犯了朝廷的律例。

雖然《周易》裡麵講「從一而終」,告訴大家女性要守貞節,嫁了丈夫就要跟其度過一生,不能再更換,就是男人死了也不能再改嫁。

北宋理學家程頤更是說出「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的話,意思是說餓死都算是個小事,要是沒了貞節,比餓死還要可怕。

但是這隻是當時少數人會信奉的,多是一些自以為是,死要麵子活受罪的人才會奉為圭臬,現實中在宋朝女子是可以改嫁的。

不但可以改嫁,有時候甚至還很搶手。

實際上「從一而終」這條原則在明清以前從來就沒有嚴格執行過,就算是在理學開始興起的大宋也是一樣。

太遠的不說,就從漢朝說起,大漢開國皇帝自己就收納了項羽部將的妻子薄姬、趙王張敖的小妾趙姬等等。

他的孫子漢景帝也娶過金王孫的前妻王娡,這位王皇後還給他生了漢武帝。

知識分子也一樣,司馬相如帶卓文君私奔,卓文君那時候也是剛死了丈夫的小寡婦。

到了東漢末年更了不得,曹操攻打鄴城,據說就是看中了袁紹的兒媳甄氏。

而甄氏最後卻成了曹丕的妻子,而曹植隻怕也對甄氏神魂顛倒,才寫下了《洛神賦》,留下一段公案。

而西蜀劉備的穆皇後、東吳孫權的徐夫人,嫁給他們時也都不是頭婚了。

到了大唐,按照理學大師朱熹的說法,「唐源流出於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