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英明,臣等遵旨!\"
相互對視了一眼,李子歸與陳永章的眼中,都閃過一絲欣慰。皇後處事,能做到張弛有度,實非易事。
\"現今臨近秋收,二位大人應當加快審訊進度,儘快給所有人定罪。並且即刻發布安民告示,讓百姓能夠安心收成。\"
為了避免影響秋收,滄海亦是特地叮囑了二人一番。
畢竟,這段時間行動,朝野上下皆是人心惶惶,若是繼續下去,隻怕會誤了今年的收成。
“是,娘娘!”
聽了滄海的話,李子歸與陳疑章同時拱了拱手。
在如此高強度的行動之下,皇後尚能時刻顧及百姓,真乃百姓之幸也。
\"好了,你們都退下吧!\"
見諸事已交代完畢,滄海亦疲憊地揮了揮手。
這段時日,她每日都是緊繃著神經,生怕此次行動會出現什麼意外,給這個本就千瘡百孔的帝國帶來更大的傷害。
\"是,娘娘!臣等告退。\"
見滄海神情倦怠,陳永章與李子歸也不敢多言,恭敬地退出了禦書房。
\"上卿大人,娘娘讓我們儘快結案,還民於安。”
“可您也知道,此次事件涉及人員之廣,成分之複雜遠遠超出了你我的想象。而且,其中大部分人員還牽扯到先皇,若是......\"
剛剛出了禦書房,太傅陳永章就一臉為難的看向李子歸道。
“嗬嗬,太傅不必擔心,事情遠沒有您想的那麼複雜。”
看著陳永章一臉為難的樣子,李子歸不由得微微一笑。
身為帝國太傅,陳永章一向謹小慎微,此次若非皇後親自出麵,讓這家夥看到了皇家整頓帝國的決心,恐怕這家夥到死也不會如現在這般拋頭露麵了。
當然,在李子歸看來,陳永章是極具智慧的。
畢竟,聰慧之人,深知審時度勢之理。
這些年來,他一直都是以一種旁觀者的角色去關注整個帝國局勢,從未乾預過任何實質性的東西。
如此,他不僅妥善地保護了自身,更對帝國局勢有了透徹的了解。
正因如此,他才在當朝皇後提出重大變革後,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的原因。
“哦?上卿大人的意思是.......”
見李子歸似乎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陳永章不由微微一愣。
“嗬嗬,太傅可曾知曉,自大清洗以來,被打入大牢的皇親國戚即便沒有一千,亦有八百之眾。然,先皇卻一直沒有任何動靜,太傅可知曉其中緣由?”
為了能消除陳永章最後的顧慮,李子歸也是慢慢向他解釋起來。
“上卿大人之意,莫非此次變革,已然得到先皇默許?”
聽了李子歸的話,陳永章頓時豁然開朗。
沒錯,若先皇顧念舊情,恐怕早就開始出麵乾預了。如此一來,皇後的變革必然無法推進。
到時,新老兩批勢力必然會形成對峙,這於帝國而言,無疑是巨大的災難。
“哈哈哈,太傅大人果真是個明白人!\"
“如此,太傅大人還覺得此事過於複雜嗎?”
見陳永章一點就透,李子歸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有這家夥相助,他倒是省了不少事,這也是他敢保證儘快結案,還民於安的原因。
“快看,是朝廷出告示了!”
長流府,隨著幾匹快馬飛馳而過,原本空無一物的城門處,一張大大的安民告示出現在了民眾眼前。
“江南水患,餓殍千裡,千萬百姓流離失所,朕痛心疾首,夜不能寐。幸有天降福澤,使得水患及時得以遏製,免除了百姓流離失所之苦。
經查,此般災禍,乃因人為所致。
朕得聞之後,曾捶胸頓足,仰天長歎三日。
此等喪儘天良之徒,朕必嚴懲不貸。
然,此番行動,不慎驚擾到一方百姓,朕實感愧之。
今,涉案者已儘數收監,待到秋收之後,當依律公開問斬,以警世人!
特立此告示,懸於各方城門之外,以安萬民之心!”
告示上,寫滿了龍飛鳳舞的大字,讓人一目了然。
\"這是......皇上親自下達的告示?\"
看完告示內容後,在場的民眾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氣。誰也沒想到,驚動全國的江南水患,竟然是人為原因造成的。
“不錯,這告示確實是陛下親發。”
“難怪,難怪這段時間到處都有官兵在抓人,原來是這麼回事啊!\"
\"那可不是嘛!聽說,前幾日有人還在街上看見陛下的禁衛軍在追捕一位叫什麼王大學士呢!\"
\"是嗎?你說的是東郊那位王大學士?他不是皇親國戚嗎,怎麼會被禁衛軍追捕?\"
“爾等真是愚鈍,那王大學士正是仗著自己皇親國戚的身份,不僅貪贓枉法,更是魚肉百姓,惡貫滿盈,致使眾多無辜之人枉死。此次江南水患,他便是罪魁禍首之一。”
“此等惡人,陛下豈有不抓之理?”
見民眾議論紛紛,一名中年文士緩步走上前,恭敬地向城牆上的告示深鞠了一躬。
“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到中年文士如此,在場民眾也是立即反應過來,紛紛跪地高呼萬歲。
“嗬嗬,得民心者得天下,娘娘此舉,既獲得了大量民心,又使得陛下承受了整個福澤,實乃是用心良苦。”
看到民眾的舉動,中年文士不禁微微一笑。
“先生言之有理,看來,皇後確實是有大智慧之人。既如此,先生難道一點也不心動嗎?畢竟,為帝國效力,可一直都是先生的夙願。”
見中年文士終於露出了難得的笑容,隨行而來的另一名中年男子有些忍不住問道。
“正如章兄所言,周某這一次的確有些心動,隻是......\"
看了看牆上的告示,中年文士微微歎了口氣,轉身便朝城門外走去。
\"哦?難道先生還有什麼顧慮?\"
追上中年文士,中年男子有些不解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