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天變不足畏(2 / 2)

陽神朋克 生煎包子 4704 字 2個月前

儒家曆來所爭論,尤其在於名節與實際是否相符。若相符,則會取得天下之理。公一直見教的,無非認為洋務衙門侵奪了官員之職權,惹是生非;征斂民利,拒絕納諫。以至於招致天下人的埋怨和毀謗。

愚卻以為,自己是受命於人主,在朝堂上公開闡述洋務之利弊,而後正式成立衙門去執行,並沒有侵奪任何官員之權力。

推行先朝善政,以興利除弊,這不是惹是生非;為天下理財,使百姓脫離赤貧,這不是征斂民利;駁斥邪門歪論,責難巧言諂媚之徒,這不是拒絕納諫。

至於有如廝埋怨和毀謗,那是洋務衙門設立之初就能預料到的。

因為,人們習慣於因循苟且不是一天兩天了。士大夫不能體恤國事,隨同世俗,把討好上差當作本領;皇上於是想要變此風氣,而臣不去估量敵之眾寡,想要出力助皇上與之周旋,百官怎不氣勢洶洶呢?

如衣冠南渡,那是連百姓都埋怨,並非隻有朝庭士大夫而已。高宗不以埋怨的人而更改計劃,因為那是精心權衡利弊所動,所以並沒有什麼可後悔的。

正如公責備愚在位許久,卻未能幫助皇上大有作為,以澤被百姓,那麼愚承認有罪。但因此說,現在應該自請罷黜,什麼事都不再去做,墨守之前的陳規舊法就可以了?那就不是愚敢領教的了。

更何況,有的政務三年五載便可成效,有的政務卻要三五十年,亦或更久才能見初見端倪。所以公之所言,愚想揚名四海,以留聖賢美名?愚從來沒有想過。隻要洋務得以傳承,利之國民,這就足以讓愚欣慰了。

雖然政見不合,但愚還是對明公仰慕至極。望明公體諒愚之用心,也不要埋沒公憂國之意。即留愚有用之軀,再聽明公教誨,以儘忠報效國家。

愚生駱誠國,惶恐回拜,儘述所悟,不知所雲……

寫完回信,駱誠國擱下筆。

回首窗外,原來天已經蒙蒙亮了;他慢慢擰熄了岩油燈,再次踱到了窗邊。

“聽說,洋務學堂又有一期生員要畢業了!希望這些年輕人能不負所望,考出好的成績啊……”

東方升起的紅日,漸漸照亮了駱誠國端正的麵龐。

……

一個月後,廉州府。

廉州是嶺南第一大州府,位於國土西南端,也是大肅海岸線的西陲起始之處。

再往西南,便是南安國境。

廉州原是粵東省的一塊飛地。二十年前被皇帝找了個由頭,劃到了粵西省。

因為粵西和它不熟,粵東又管不著,於是廉州成了一個行政獨立的港口。

加之它原本也有一處洋務衙門,所以廉州也和珒門一樣,保留了海軍。隨著新政推行順利,數十年間,這片貧瘠的漁村一躍成為了巨大的貿易口岸。

所以廉州隻是一個府,但最高行政長官卻是總督,直屬於大肅朝庭管轄。

作為連通西南諸國的市地,廉州貿易興盛,經濟繁華。其主城人口也有二十多萬,並不比源州差多少。

加之嶺南民間多有商賈,百姓跑海者甚眾。較大的三桅帆船在富裕的商戶中也並不罕見。

不過今天,廉州港口上又多了幾艘裝載有火炮的二十丈巨艦。這明顯不是普通商戶用得起的。

有見識的人自然知道,這是洋務衙門又有海員參加考核,準備出師了。

岸邊的官港上,喬銀和參加考核的三期學員們站成一排,接受檢閱。

看著這些成長起來的後輩,祁雲偉眼中滿是欣慰。

他說道:“恭喜你們,年輕人!今天是你們的好日子,通過考核,以後我們就是真正的同僚了。希望你們考出最好的成績,奔個最好的前程!”

“是!”

喬銀他們齊齊應了一聲。

洋務考核,隻要不出現叛國,私逃這樣原則性的事端,絕大多數都是能出師的。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出海遠航的能力。很多人畢業後會被安排進海關等文職衙門,一樣可以發光發熱。

“準備出師!”

隨著祁雲偉一聲令下,各方學員都帶著所屬的水兵,水手團隊,登上了準備好的大艦。

喬銀登上的,正是繳獲來的那艘準三級戰艦。它如今已然修複一新,被正式賜名“銀環號”。

“瑚州號”的名字被那艘二級艦占用了,所以衙門就把銀窗島的名字給了這艘船。

這兩艘大艦雖然不再年輕,但至少能再用二十年。

對於登艦,喬銀絲毫不陌生了。從剿滅瑚州水匪開始,他的人生就和軍艦不再分開。

但這一次登艦,意義非比尋常。

上艦之後,先仔細尋視了一遍艦內的狀況。以後出師,“銀環號”將是喬銀的海船。

大艦基本上是按照他呈上去的規劃修繕的,首先水兵和水手區都有了隔間柵板,長官的樓艙也拆除了許多華而不實的設施,這讓喬銀非常滿意。

從軍庫艙,彈藥艙,到水手艙;再到水兵艙,板甲,桅樓,最後來到了糧水艙。

因為這艘“銀環號”的功能定為協同,所以把炮台和彈藥的配置降低了些,使用的救生船也不是牙艦。這樣物資的存儲更多,大艦的承載能力基本能與三級艦持平。

“參見知艦大人!”

見喬銀進了艙門,把守在這裡的水手們馬上站好,楊樹向前拱手行禮。

喬銀也微微拱手還禮:“諸位兄弟少禮!我這次參加考核,全仗大家的幫襯,因此出發前萬事俱要齊備。乾糧和淡水必然是要抽查的。”

“大人請!”

楊樹沒有任何顧慮,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