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大學士身材高大,麵目端正。
不同於司馬大學士的俊美出塵。他的氣質給人一種頭頂蒼天,腳踏實地的厚重感。
雖然威儀,但又不讓人畏懼。
因此駱大學士這一站,宛如支撐宮殿的盤龍大柱,陡然多出了一根!瞬間就讓附議的大臣們乖乖退回了朝班之中,整個乾陽殿頓時無比安穩。
見駱大學士拱手道:“皇上,宜親王與臣多有商談。隻因他駐守邊關多年,分身乏術,身兼撫遠大將軍王,又兼兵部尚書,恐為有失!王爺每常感歎,他擅陸戰而不知海戰,加之朝中臣工不期藩鎮擅權,因此臣陡膽進言,免除宜親王兵部尚書一職。”
他這一開口,頓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少朝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甚至還有人小聲議論起來。
話題一轉移,剛才的事居然就不太去議論了。
但司馬大學士隻看了駱大學士一眼,又看了皇帝一眼,眼中微微一閃。
竟又拱手打斷:“臣附議!”
未等皇帝開口,他便接著說道:“而且臣以為,宜親王雖鎮守邊關,勞苦功高,然本係番妃所生,本不宜封王!皇上可免除他兵部尚書,還有大將軍王一職,如此恪守祖製,上敬列祖列宗,下安大肅黎民。”
他這一插話,皇帝終於有些坐不住了。
而且這一次,又有不少大臣站了出來,竟比剛才更加整齊,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道:“臣等附議!……”
“你……!”
這些人來得太突然,也太整齊,讓皇帝驟然變了臉色!差點就要從龍椅上跳起來。
這讓駱大學士都是微微一驚,眉頭動了一動。
好在皇帝很快克製住了,低頭看了一眼龍案。
龍案上鋪著一張紙。紙質已經很陳舊了,上麵寫著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戒急用忍。
據說,這是當年太子留給他的。
微微閉上眼睛,皇帝深深的呼吸了幾下;另一邊的駱大學士也有些擔心的望著他。
原來當年高宗南渡,接受大戎冊封,大戎就下嫁過一位公主給高宗為妃。高宗也獻上一位公主給大戎皇帝為妃,兩國方才罷戰言和。
如此過去一百餘年,兩國從宗室到公卿,聯姻越來越多,慢慢達成今日平和盛世。
而宜親王,正是先帝所娶之固倫公主所生。
按高宗留下的成例,番妃不立後,其皇子不封王,不入太廟,不繼大統。最高隻能按大戎爵位,封為貝勒;南肅宗室曆代不乏封番爵的王公。
番妃所生皇子封王,僅此一例。因為當今皇上太愛他這位十三弟了。
當年為太子複仇後,他終於大權在握,於是乾綱獨斷,硬生生封了個宜親王。
這自然讓正統的士大夫們心有不滿。隻要一提到宜親王,就會拿爵位做文章。
不過現在,皇帝總算平複了下來。他把身體重新坐穩,臉上又恢複了威儀又不失寬和的微笑。
“還有誰要附議,都說一說嘛!越討論,事情才越能說明白……”
“嗯?”
司馬匡和那些附議大臣望了皇帝一眼,似乎有些失望。
駱大學士便奏道:“皇上,司馬大人所言,臣有異議。”
“哦,當殿奏來?”
“是。”
駱大學士說道:“宜親王之生母,乃大戎固倫澤瑞公主,先帝貴妃。而澤瑞殿下之生母,又是我大肅成祖皇帝之四公主,當年下嫁於大戎鎮國公富長安為福晉。後漠南叛亂,富長安平叛有功,封和碩親王,四公主與其夫一同治理漠南,二十年間將當地從遊牧變為農耕!”
“如今漠南之地,已成塞北四省,並入中原,其間辛苦不得而知。大戎皇帝曾盛讚四公主為‘堅剛不可奪其誌’!她的獨女更被大戎皇帝認為義女,就是嫁於我成宗皇帝的澤瑞殿下,如此誕下宜親王!敢問司馬大人,如此追本溯源,宜親王可算得是番妃所生?還是你認為我大肅成祖,成宗兩位先皇,是番邦皇帝?”
“……”
這一番話,條理清楚,事態分明,隻說得司馬匡一時竟無言以對。
於是,駱大學士又向皇帝拱手道:“皇上,司馬大人所言祖製雖然不錯,但凡事要合時宜!如今北方大戎國勢正盛,宜親王能雄居邊關,一來他武功高強,治軍有方,二來也正是他乃固倫公主子嗣,讓大戎顧及我大肅三分情麵!如若冒然削爵,怕是會引起乾戈。”
司馬匡卻說道:“正因宜親王乃固倫公主之皇子,朝中臣工才頗有微辭!恕在下說句直言:大戎顧念我大肅三分情麵,倘若日後兩國真有乾戈,宜親王是否又會顧念大戎三分情麵?茲事體大,還望皇上慎裁!”
駱大學士便又奏道:“司馬大人所言在理!聖賢之禮,不可以君位擅權。臣記得早年間,理國公之孫身染重疾,多虧宜王尋醫求藥,方得痊愈。皇上乃讓小爵爺對王以父呼之!今宜王膝下無子,小爵爺又係忠良之後,孤苦無依;以臣愚見,皇上不如使小爵爺認宜王為父,冊為世子!如有人再問,可曰:宜王之爵,乃為其世子所保留。如此一來,即尊中原禮法,又能堵住閒人之口,能照拂國公之後,還能安大戎不起邊釁。不知皇上能否俯允?”
“好。好好!就依愛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