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改士歸流(1 / 2)

陽神朋克 生煎包子 4951 字 22天前

周近進門後,一眼就看見了喬銀,喬銀自然也看見了他。

周近如今頭戴紗帽,身著朝袍,足蹬朝靴,和在太平莊當老爺時的氣魄又有了天差地彆。

尤其是中了進士後自信有神的雙目,再配上端正的眉耳口鼻,裝成在由漆黑胡須修繕得恰到好處的麵孔之上。在這皇宮大內,由皇帝親自召見的禁所,這一切當真無法讓人想到他在多年以前,還是一個在鄉下打棉花,被未婚妻拋棄羞辱的農民。

而在周近眼中,同樣頭戴紗帽,身著朝服的喬銀,卻沒有絲毫的違和感。

來到京城之後,周近也見過各色人物,其中不乏身著戎裝的巾幗英雄,也有詩書風流的才女。但她們都沒有喬銀這樣自然,自然到讓人知道這就是大肅官場的一位同僚;至於男女,明擺的事,但並不重要。

不過在這種場合,周近和喬銀隻是稍稍對視了一眼,並無他話。

讓喬銀意外的是,那個丁真居然也在這裡。看他們的官服,周近現在應該是瀚林院編修,丁真是庶吉士。

另一位官員也是年輕人,不過穿的是團蟒補服,看起來身份相當隆重。

皇帝此時已在主位上坐了下來,正對這位年輕官員說話。

“劉彧啊,你府上如今也是王府了!按規矩,得配上長史和護衛才是。朕如今把周近和喬銀先拔給你……”

說著,周近和喬銀忙站了起來,向著這位小王爺行了個禮:“參見小王爺!”

“謝皇上!二位少禮。”

小王爺也站了起來,向他們二人也微微還禮。

皇帝便繼續說道:“不過呢,這二人在朕身邊,還有差事沒辦完!算是你舉薦給朕,免得朝中有人心生嫌隙,望你也多多體諒朕一下才是啊。”

小王爺連忙說道:“兒臣豈敢?這周長史和喬護衛,原係兒臣府上當差,勤勉儘職!隻因兒臣庸劣,恐誤了他二位前程,若能舉薦給朝庭,也算是人儘其材。”

皇帝聽了,微笑著點點頭。幾人這才複坐。

見皇帝又說道:“即是王府舉薦,周愛卿今年便可外任。你說在老家的包產法,朕覺得頗為可用,是否能在泯南作為新政試行?”

周近拱手道:“回皇上,包產法卻為可用,但推行起來恐怕不易。並非所有士紳都如臣一樣。況且臣身為泯南人,若外放至泯南,也恐為體製不符。”

皇帝便又問道:“那瑚州呢?”

周近想了想,說道:“瑚州新近光複,地多人少。若在此推行包產,等於從無到有,臣以為可行!隻是瑚州暫無地主士紳,臣的包產之法將有另行。”

說著,他掏出一封奏折,上前呈給了許德全。許德全轉過身,呈給了皇帝。

皇帝打開一看,原來周近是打算建立農莊,每若乾戶建一莊。生產辦法,和士紳把地包乾出去一樣:交足國家,留夠東家,剩餘歸自己家。

不過東家,在這裡換成了農莊。

周近說道:“自古以來,因為朝官不下縣,所以皇上推行新政才會阻撓重重;以臣愚見,農莊除組織生產,還應下放官員!縣以下之鄉鎮,農村,理應效法州縣,改士紳為流官,而不是付諸於當地豪強。”

“對。”

皇帝邊看奏折,邊又看了眼周近,“對!對。”

頓了頓,皇帝再次肯定道:“你說得對!朕和駱誠國,很久之前就討論過這個問題。一是沒能拿出合理的辦法,二是沒有等到恰當的時機,直到你周近橫空出世!朕這些時日,一直在構想你的大農莊……”

岩油燈明亮的光照在皇帝臉上,讓他絲毫掩飾不住心中的興奮。

周近能想到包乾法,倒不是他學問有多麼精深。隻因為他當過農民,才知道該怎麼辦。

見皇帝合上奏折,說道:“周愛卿,那你就先去瑚州,任知縣!當地現在人不多,就辛苦你從最基層開始,把這個架子先搭起來!當然,這可比你治理一個家要累多了。”

周近拱手道:“苟利社稷,何以辛勞以避之?臣願做瑚州知縣!”

說著離位起身,向皇帝拜了一拜。

“好!愛卿請起。”

皇帝連忙上前將他扶了起來,重新歸位坐好。然後,皇帝又稍微沉吟了一下。

“這泯南,源州……”

之後他突然問喬銀:“對了,你們老家是在……江口縣對吧?當地知縣可堪其用?”

喬銀拱手道:“回皇上!江口知縣儘忠職守,可堪其用!臣的童試,還是在他手上考過的。”

皇帝點點頭:“朕也有點印象,記得他叫江沱!寧衛也在折子裡提到過他,說此人和善親民,推行新政也頗有成效。如今他儘職多年,就讓他升任湖陽做知府吧。”

回頭對又丁真說道:“愛卿是泯北人?正好就外放到江口縣,補知縣這個缺!這麼一來,寧衛,江沱,加上你丁愛卿,正好就是道府縣一貫到底。加上源州府三城相連,就更方便在源州推行新政了。”

丁真連忙起身拜謝:“臣定然不負聖望!”

皇帝也將他扶了起來,對大家說道:“這次改士歸流,隻怕比攤丁入地,一體納糧更難推行!所以朕思來想去,還是先放在了源州,最好能再用個二三十年把底子打下來,讓泯南先試行成功!隻希望老天多給朕留點時間啊。”

說著,他不再回座位,而是慢慢走到院中。喬銀他們也連忙站起,跟在皇帝後麵。

皇帝看著夜空,說道:“太子曾問過駱誠國一句話。喬銀,你知道嗎?”

“回皇上,臣略聞。”

喬銀拱手道,“太子說:搞了幾千年的小農經濟,還有必要再搞下去嗎?”

“沒錯!就是這句。”

皇帝點頭道,“朕現在可以回答,沒必要了!”

……

幾天後,會典結束。

喬銀他們終於離京,回到了港口。

這次離京,場麵頗為隆重。皇帝特地派了宜親王世子劉彧,王府長史周近擺隊送行。

喬銀,寧遠,盧源是洋務衙門的第一批進士。

這樣的場麵,無論是在禮製上,還是在地位上,都足以證明洋務衙門又穩固了一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