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莊周府,今年的喜事是一件接著一件。
喬銀回家後沒多久,周近也隨之歸來。讓大家驚喜的是,與他同行的還有丁真,以及武科同年李緣宏,程鬆銘,林芝良兩位武舉人。
周府談不上家大業大,不過安排幾位貴客還是足夠的。原本人丁冷清的府第,也熱鬨了起來。
周近現在的身份是王府長史,正三品大員。加之皇帝格外恩寵,已賜封老太太為二品誥命夫人;苦了一輩子的喬氏終於迎來了晚年的幸福。
如今的周府也立起了祠堂。裡麵供奉著皇帝的上諭,老夫人也穿上了佩冠朝服。
不過喬氏晚年要有依靠,家裡還是要有一個媳婦。周近也將正式前往寧府提親。
八月初八,正是黃道吉日。
正午時分,源州內河碼頭上劈哩啪啦炸響起了一連串的鞭炮;碼頭周圍的人開始被兵丁用人欄隔開。百姓們擁擠在路邊,觀看著從牙艦上下來的一群人。
這艘八九丈長的牙艦,在內河碼頭中顯得非常之大。尤其是船舷上掛滿了一圈紅色的彩緞,綢花,還有風帆上墜下的一串串彩色燈籠,打扮得喜慶又氣派。
少時,牙艦上下來一位身著紅袍,頭戴紗冠,胡須漆黑的中年官員。皂吏整齊的舉起“肅靜”,“回避”,“皇帝欽點”,“三品正銜”的虎頭牌。
這四名虎頭皂吏身後,又是十二名衙吏,手上分彆舉著官牌,鐵鏈、木棍、烏鞘鞭、金瓜、尾槍、烏扇、黃傘;官牌上寫的正是“王府長史,周”。
而黃傘之下,站的正是周近。
“開道!”
“開——道——!——”
隨著周近一聲令下,當先的鑼吏便掛起了大銅鑼,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連敲了九下:這正是三品大員出行時敲響的九棒鑼。
鑼敲響後,整隊人馬這才開始出行。
按平時官員出行,周近必然是坐在轎內的。不過他現在並沒有坐在轎子裡,而是步行;他的身邊跟著兩頂八人抬的空轎。
其中一頂是青縵轎子,顯然是周近自己乘的。
而另一頂是紅轎,轎麵上綢花滿布,一看就知道是提親的轎子。
轎子後麵,又是一大群身上紮著綢花,打扮喜慶的挑夫。這些人兩個一組,總共挑著六扛大箱子,壓得挑箱的竹扛都彎了下去。
不過挑夫們依然露著笑臉。
隊伍從碼頭走上了長街,又是一陣鳴鑼開道之後,衙吏們便把官符先收了進去。之後拿出一串串的大錢和糖果,向著路邊灑了出去。
嘩啦啦!……嘩啦啦!……
一把把的銅錢,糖果,還有精巧的小物件,都作為喜禮分給了看熱鬨的人。
“謝老爺賞!”
“大家彆客氣,沾沾喜慶啊!……”
走過去的道路後,官兵們也不再分隔百姓們。百姓們也紛紛跑出來揀點喜慶,一個個喜笑顏開。
周近帶著隊伍,向著寧府徐徐而去。一路留下的都是歡聲笑語,還有百姓的祝福。
“大哥這次去提親,當真辦得節儉又熱鬨!等嫂子過了門,我們就真正是一家人了。”
跟著一同照管提親隊伍的,喬銀自然在其中。和他在一起的還有前來幫忙的程鬆銘和林芝良,如今大家也都穿著鮮衣彩綢,喜氣洋洋。
寧府雖然也在源州,但整個源州府並不小,寧遠家離巡府衙門還有些距離。
周近帶了轎子,這是不失朝庭禮儀。他沒坐轎子,徒步上門,這是對未來夫人的敬重。
隊伍一直走到午後,穿過長街,跨過青石橋,再過雙牙畔,一路招搖過市,最後終於來到了寧府大門。
寧府座落在城西紫石大街,高大的府院連綿數裡,幾乎占據了長街的四分之一。大門外貯立著高大的石獅,以前守在門庭路邊的精壯護衛。
不過今天大門門口,還迎候著三位並不陌生的官家人,分彆是洋務衙門提督,海軍侍郎祁雲偉,剛剛升任湖陽知府的江沱,還有剛剛赴任的江口知縣的丁真。
“周兄,讓我們等得好苦啊!”
三人看見周近,都是哈哈大笑,之後和他拱手行禮。
周近也笑道:“有勞三位媒人,在下定然不會讓諸位白白辛勞!今日提親若能成功,周某必有重謝。”
“哈哈,好說好說!”
三位官老爺也哈哈大笑。
很快,江知府先上了前去,從側門進了寧府大院;少時大院正門朝兩邊打開,出來一群衣著鮮亮的豪奴,往地上灑灰,潑水,然後由台階到門外鋪上了大紅地毯。
這三位官大人正是媒人:丁真乃是周近提親的媒人,江知府是寧府謝親的媒人,祁雲偉則是雙方的證親媒人。
周近也回過頭,拍了兩下手。喬銀他們便指揮轎夫,先將大紅花轎立在了地毯儘頭;然後又讓挑夫們將六口大箱子分彆擺在花轎兩側,一一打開。
箱子內放的分彆是金,銀,錢,帛,玉,珠寶。箱子上放的則是鬥,尺,戥,鏡,剪刀和算盤。
之後,周近恭敬的走到花轎正前,跪在了紅毯之上,口稱:“小婿周近,拜見嶽父嶽母大人!今日倉促前來提親,不勝惶恐;懇望二老垂憐,賜愛女榮歸,讓我夫妻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