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已是盛夏時節。
海軍回到泯南之時,瑚州和源州也開始了第一季收獲,新政終於初見成效。
南方地處溫暖,早稻一般三到四個月就能成熟。加上土地和人力做了合理調整,瑚中縣五千頃農田,收獲穀米超過一百五十萬石,絕對堪稱為大豐收。
源州府經過整改的農場和農莊,糧田更是有二十萬頃,收獲稻子超過六百萬石。消息傳到京城,可以說是舉朝震動,讓不少反對新政的人再次閉上了嘴。
在往年,大肅的小麥畝產最多二百斤,水稻三百來斤,這還是連皮帶杆一塊兒算的。如果打成糧食,最多剩個六七成就很不錯了。
但周近寫在奏折的糧食產量,是按成品糧計算的。如果虛報,畝產恐怕能達到四百斤。
按每人每年五百斤口糧的標準,這一府一縣半年所收的糧食,至少能養活一百五十萬人。
而且源州府和瑚中縣,如今更是在新政的推進下播種雙季稻。夏收之後,晚稻已經開始插種,兩岸百姓一片歡騰,乾勁越來越足。
因為按新政的規定,這些農民至少能得到一半的收成。給自己乾活,人自然有乾勁。
瑚中縣再也不需要依靠內地救濟了。大片的荒地在等待開發,又有新政作為保障,無地少地的流民開始向著瑚州蜂擁而至,源州府的人口壓力隨之銳減。
廉價貧雇農的逃離,也讓原本還在觀望的舊地主和老自耕農們隻能順應大流。他們開始自己去找農場主和農莊,請教經驗,準備來年也適應新政。
這也應驗了聖賢的名言:君子言義,小人言利。
當君子們從新政中看到了好處,於是紛紛拋棄了仁義,爭先恐後當小人去了。
此時,戰事結束的喬銀也重新回到了太平莊。
每次回家休息,和家人團聚,都能讓人感到無比溫馨。不光喬銀如此,洋務衙門從提督到水手,絕大多數都是有家有口的人,都需要生活。
……
盛夏時節,日頭火辣辣的照耀著大地。太平莊的農田內,農民們正在辛苦的插秧。
一年兩熟,聽起來十分美好,但真正的辛苦也隻有農人自己知道了。不過農場和農莊的農夫們依然在忘我勞作,隻因為新政還給了他們一點勞動所得。
劈……
牛軛湖邊,一尊寸餘高的小金蟾吐出一道閃電,好像威力迫人的抬槍。
之後,小金蟾懸浮在了一個木桶上麵,散落成了大片的水。小寧睜開眼睛,上前舀出來水來嘗了一口,隨後流露出欣喜:“成功了!”
“恭喜嫂子,你的道術也終於修煉到附體境界了。”站在一邊的喬銀也是非常高興。
“這多虧了你,你讓衙門裡的幕僚都越來越有盼頭了。”
終於完成了突破,小寧更是心情大好。收拾了一下,和喬銀一同朝家裡走去。
“對了嫂子,那是什麼?”
這次回家,喬銀發現後坡頂上多出了一個新建築。
一個搭建很簡陋的小亭子,它隻挑選了幾棵大樹斬掉了樹冠,然後架上草棚和瓦。
最高的幾株樹冠上,插著幾根金屬。看起來並不是用來遊樂的,但也不是用來觀賞的。
上次回來的時候,還沒這個東西。
小寧也沒賣關子,笑道:“這是準備造磁鐵用的。”
“造磁鐵?”
喬銀抬頭看這片建築,腦子裡頓時想到了洋務衙門裡學到的相關知識。
不過人造磁鐵,他隻見過鐵匠們從爐火裡淬煉出來,倒是沒聽說插在樹上長出來的。
小寧解釋道:“這是金石門秘法,用雷劫造磁鐵!聽衙門裡的人說,孫長老正在做一種傳信器,但一個人做不來。所以讓我們都來研究一下,想集思廣義。”
“哦,原來是他!”
喬銀馬上記起了那位孫長老。
“我聽大伯說,孫長老以前在漢東當過學究。”
小寧說道,“不過他這種小門派術士,人家都瞧不起他,特彆是那個什麼亰州知府。後來孫長老投靠了我大伯,才在洋務衙門謀到個差事。”
“也隻有我們泯南,能包容這些人了。”
喬銀聽了,倒是覺得幸運。上前拍了拍被削掉一截樹冠的大樹,意外的發現它們還有生命。
他在造船場洗煉過很多木材,所以對這種生命感非常熟悉。
“這東西怎麼用?如果有可能,我也研究一下,沒準能幫到孫長老呢?”
小寧便說道:“這幾株大樹都還活著,把熟鐵棒的外層鍍上黃銅,固定在樹冠上。隻等夏雷一響,就能夠用金石之力引下雷霆!鐵棒被雷霆洗禮之後,就能變成磁力很強的磁鐵,而且是永久的。”
喬銀聽了,也重新退到了小亭之外。抬頭再看,見每株樹冠上果然立著一根根鐵棒!
“熟鐵和黃銅經過雷霆洗禮,就能磁化?這當真和雷劫差不多了!嫂子,打雷的時候我們再來看看?”
小寧嚇了一跳:“這很危險的!雷霆打下來,憑誰都得死,除非你是人仙或者陽神。”
喬銀也笑了笑,壓製了內心的衝動。雖然很想欣賞一下雷霆的壯麗,但命還是首要的。
畢竟這種雷霆,和渡雷劫區彆很大。
雷劫是自己去渡,還有個準備。這是直接引發天雷劈下來,說怎麼死就怎麼死。
不過小寧又補充道:“當然,遠遠看一下還是可以的。但千萬彆靠近啊!”
“中!”
轟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