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的神通(2 / 2)

陽神朋克 生煎包子 4330 字 21天前

瑚州海峽並不深,大多數地帶都隻有二十到三十丈之間,隻是洋流較為湍急。不過喬銀現在神魂力量強大,五節的洋流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

和南洋相比,瑚州海峽就顯得荒涼了許多,除了大規模的季節性海魚之外,並沒有更多的奇珍異寶。

海底偶爾也能看見沉船,還有鐵球一樣的炮彈。大多是百十年來渡海,戰爭遺留下來的殘骸,也算是航海時代開啟之後的見證了。

入海不久,喬銀很快觀想出了三尊魔神。

依然是那個黑衣巨漢,白衣少年,如今又多了一個灰衣少女。三魔都扛著一大圈線纜,還有鎬,鋤等工具,在喬銀的指揮下挖渠掩埋。

陸地上的鐵絲架在訊杆上,可以裸線作業,海底自然不行。海底的鐵絲套上了好幾層的外衣,最裡麵是一層雞腸,然後是羊腸,最外麵刷上桐油。

羊腸是一種韌性很強的材料,用堿泡過之後能耐腐蝕,一直是做琴弦,弓弦的上好材料。最重要的是它成本低廉,很容易就能征收到。

不然的話,從佛羅州到瑚州島,成本太高根本鋪不起。

三魔作為免費勞力,工作效率當真不是蓋的。三尺深的海底溝壑,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挖出來,簡直就跟犁地一樣,然後將絞好的線纜埋了進去。

每完成一段輔設,喬銀就要將線纜連上傳信儀,測一下傳信質量,然後再繼續鋪設。如果傳信不通暢,就回銀河號上找孫連城幫忙。

同樣,每段線路的連接處,都要埋進一個中轉儀,保證磁力的強度。這意味著線纜輔設之後,維護也將是一件相當煩鎖的事情。

“唉,等濟養院真正落實之後,多培養些道術高手出來!現在的生產效率還是太低下了。”

喬銀邊乾活,邊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道術原本是參與生產的優質勞動力,但現在修道的大多數人都是脫產者,這點喬銀也沒有辦法。

所以他想到成立濟養院,把病殘培養成道術高手,這樣即能解決他們的生活,同時也能解決社會的生產,還讓朝庭士大夫們無話可說。

嘩啦……

日落時分,喬銀的神魂一下遁出海麵,拽上來小指頭粗的線纜。從早上忙到下午,他一天就輔設了數十裡的距離,相當於普通人行路的效率了。

這根羊腸線內,是兩根絞在一起的雞腸線,一去一回。孫連誠也趕緊將線纜連上了傳信儀,和數十裡外的佛羅角上發信通話,確認沒有故障。

“真是厲害啊,一天就鋪了這麼遠!照這個進度,不到十天就能鋪到銀窗島了。”

喬銀笑道:“這算慢的,畢竟剛開始弄,業務不熟。從明天起,我的效率還會成倍提高的!”

喬銀當真沒有吹牛。

第二天再下海埋線,他的效率至少提高了五成,之後又過了三天就把線纜連到了銀窗島的位置;然後又用了半個月,線纜就成功連上了瑚州島。

喬銀在海底埋線的同時,泯南和瑚州也同樣在趕工架線。祁雲偉說:“人家在海底鋪線,你們在路上架線,要是比輸了,看還拿什麼臉混?”

於是,從源州連通佛羅角的主線,還有從瑚州連通瑚上和瑚下的主線,也和喬銀的工程一同完工。剩下的枝葉,就等以後慢慢開花。

海底線纜從輔設到連通,前後用了一個月。時節不覺已到十月底,瑚州和泯南也先後收獲了晚稻。

今年又是風調雨順。晚稻的收成比早稻又要多出半成,兩岸州府一片喜氣洋洋。

瑚中現在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縣城了,而瑚上,瑚下兩個新開辟的鄉村也同樣打下了根基。隻等接納的人口越來越多,也能像瑚中縣一樣蓬勃發展起來。

喬銀來到瑚州島後,照例在瑚中縣小住了數日。同時也終於有空,遊覽了一下島上風景,順便去瑚下察看了一下栽種不久的藍陀銀鬆樹苗。

這二十八株樹苗,如今都十分的不起眼,可幸的是都存活了下來;或許過個二百年,它們就能像藍銀島上的藍陀銀鬆一樣,長成參天大樹。

不過瑚州現在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官道邊架設的一根根訊線杆了。

從瑚上到瑚中縣,再往南到瑚下,沿官道連上了長長的幾條鐵絲線;瑚中縣和源州巡府衙門,還有鎮遠營和洋務衙門的海底訊線全部連通成功。

“大人,巡府衙門發來訊示:又有一批流民要送往瑚州島安置,共有三艘船,八百戶。”

瑚中縣衙,一名年輕人收完傳信,正拿著記錄向知縣周近彙報。

周近想了想:“既然是八百戶,必然是拖家帶口。如今瑚下村人最少,請洋務衙門的船直接送到瑚下安置。另外再給巡府衙門發一封回訊:瑚上和瑚下來年必然要加緊開發,需要委派行政主官前來管理了。最後給瑚下的縣丞發封示訊:讓他們準備接收流民。”

“是!”

年輕人應了一聲,馬上坐回桌前扭動了鈴鐺。隨著鈴鐺回響數聲,他便開始發送信文。

儘管這年輕人明顯是趕鴨子上架,還不甚熟練。發信之前,還得先拿著字碼表查上老半天。

不過周近一點也不著急。因為查字碼再慢,也比渡海送個信要快上太多。

瑚州終於不再是一座孤島,而是和內陸真正緊密相連。無論是人口的安排還是物資調配,以前要走上好多天的海路才能帶句話,如今一個傳信就能隨時安排。

洋務衙門現在能用的大型商船尚有十餘艘,對渡海的流民每安排一批就能送走一批。上島後即刻就能開荒墾地,為來年的春耕做準備。

回行時貨船還能帶回島上的大量木材土產,真正做到港不置閒,船不走空,人儘其流,貨儘其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