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至陰至陽(2 / 2)

陽神朋克 生煎包子 4142 字 21天前

……

當今的源州府,當真是日有所新,月有所異。

自朝庭整改工部,除了給皇帝燒高“香”外,地方又在工程署之下設立了工程司,司下麵又有局,局下麵還有處,源州自然又是試行官。

因為源州本就已成立了相應機構,如今改製,可以說是直接掛牌就成了衙門。

無論是修建公共工程的官倉,道路,橋梁,還是修建民用工程的房屋,茅廁,水渠……從省廳,府局,再到縣處,一個個衙門有條不紊。

而繼訊息衙門正式建成了“訊息廳”,又一座“電磁廳”也應運而生。各級官員和能工巧匠紛紛投入其中,新的發明創造再次浮現在了人們的視野。

新成立的衙門同樣招募流民傭工,讓更多失地的鄉下人又在城中找到了活計。實在沒著落的,還能安排到瑚州去開荒,有足夠的後路。

有名正言順的工部招牌,做起任何事情都很順利。

就連數千年來由禮部把持的教育,現今的源州也正式將其打破。除小孩要上的蒙學公立學堂,還有成人掃盲班,組,隊;殘障人士的扶助政策也在籌建中。

隨著第三套庶民體操普及推廣,許多有天賦的兵卒,水手都向著武士境界邁進了。尋常百姓中,也出現了許多武生,武徒,國民素質大幅度提高。

民智的開啟,加上身體的強健,又促進了生產生活的進步。彼此相輔相成。

市場上,大宗商品的交易愈發頻繁,成批的商品糧從鄉下運到城區,然後通過各方渠道分銷到店鋪,攤位,最後販賣到市民手中。

小商品的交易琳琅滿目,進城和趕集的農民更多了,收入上的富餘激發著人民的消費,願意買點生活以外的物資。千年不變的小農經濟走到了儘頭。

喬銀偶爾在城中散心,一路上所看到的就不是翻天覆地可形容的。翻新的遠不止街道和房舍,還有人的思想,觀念,意識形態。

其中改變最大的,莫過於開明士紳,還有新生的市民階層。

……

“小銀,開明士紳聯名上了一封請願書到了巡府衙門,我爹對這事相當重視,所以想聽聽你的看法。”

這天中午,寧遠照例和喬銀在衙門裡籌措事宜,不過今天卻帶來了一封請願書。

“哦,請願書?”

喬銀接過這封告示大小的紙,見上麵工整地寫滿了字跡,末尾還有密密麻麻的簽字,蓋的紅手印。

有些名字很熟悉。比如江口最大的機戶老板丘布,也是喬家紡紗場的大主顧。

拿著請願信,喬銀來回踱著步子仔細看著。寧遠也耐心坐在一邊喝茶,看他有什麼意見。

原來新政推行到現在,社會基層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首當其衝的,就是徭役。

在以往任何朝代,徭役都是強製攤派的。隻有在近幾十年,皇帝在泯南試行新政,讓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到現在終於定性為由官紳出錢,雇傭平民當差。

之所以能夠完成這個轉變,一來是皇帝雷厲風行,二來是改變了經濟結構。

修堤,鋪路,造橋,這些公共工程是肯定要人做的。

官紳如果不交錢,那就得當苦力。所以他們也願意交錢買個體麵。

百姓也是一樣。在一般情況下,普通百姓是見不著銀子的,能摸著幾串小錢就算小康。但人頭稅必須是白銀,所以百姓隻能通過當差賺銀子。

這相當於是一種軟性強製,比徭役寬鬆,但又逃不掉。正是皇帝最擅長玩的陽謀。

但在今年,朝庭整改了工部,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和民用工程署。源州的城區建設陡然加快了腳步,士紳們要繳納的差銀自然水漲船高。

“皇上推行新政,需要開明紳士的支持,可如果弄太過,新政的大好局麵恐怕難以為繼。”

喬銀仔細的看完請願書,之後卷成了一個筒,背在身後慢慢敲打著自己的掌心。

“那你認為,該怎麼處理?”

寧遠放下茶杯,望著喬銀。喬銀和周近都是皇帝親信,他們說的話自然有分量。

“我覺得請願書上說的對,預算!”

喬銀轉過身,用手指了指請願書。

“錢是誰出的?是我們,開明紳士!當然還有市民。咱們是納稅大戶,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不能他說怎麼搞,就由著他搞,建設也得符合實際情況。”

寧遠聽了,也是不住點頭。新政的支持者是開明紳士,如果失去支持,後果不堪設想:“那你的意思,也支持召開預算會議了?”

喬銀說道:“當然,我家也出了錢,自然得知道錢花在哪兒了!不過按請願書上說的,所有人都來討論也不現實。我看不如這樣:由巡府衙門委派專門的官員,讓開明紳士,還有市民也各自推選一些有能力的人,彼此對接,好好商談,擬定幾款符合源州建設的條呈。”

寧遠想了想,覺得這倒是個折中的辦法:“行,那我這就和爹發個訊信,把這事先籌備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