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百家爭鳴(2 / 2)

陽神朋克 生煎包子 4260 字 21天前

喬銀路過楊樹身邊,悄悄打了個招呼:“老楊,下午到我這邊來一趟。”

楊樹心領神會,雖然不知道要乾什麼,但知道絕對不是壞事:“是!”

晨練結束,喬銀放鬆著心情,慢慢瀏覽著島上的風光。

藍島北岸,如今有了十餘座村莊。相比當初的貧瘠,現已聚集了少許的人氣,甚至出現了簡單的交易,出現了市地的雛形。

最早的落戶的新平村,房屋早就翻修過了。一座座獨門小院錯落排列,簡單而不失精致。加之步入濕季,街道邊花草繁茂,讓人賞心悅目。

而在新平村正中位置,修起了一座官衙。衙門是石料和洋灰修緝而成,單獨的石塊並不規則,房屋的整體卻十分整齊,呈現出一種異樣的美。

很顯然,新落戶的行政機關就在新平村。不過市地並不在這裡,反而出現在較為偏避的大鞋村。

經濟的發展需要政府引導,又往往不受政府控製。誰也說不清人流為什麼會往大鞋村聚集,這也是生意人普遍迷信的原因。

大鞋村,就是祁小憐一同開墾的村落。因為喬銀說給乾部們“穿大鞋”因此得名。與之相對應的,還有方皓曾經參與開墾的“小鞋村”。

這算是方皓的黑曆史了。於是衙門發出政令,將之更名為“大協村”和“小攜村”,意為“同心協力”,“扶老攜幼”,起到正麵教育意義。

不管怎麼說,新落地的村舍土地開墾都很順利,並很快完成了耕種,讓遷徒過來的流民真正安上了家。

人口的增長,讓簡單的貿易自然而然的出現了。大協村每天都有不少人到此閒逛,即便不做買賣,也要過來走一圈,欣賞那些亂七八糟的小玩藝。

喬銀踩著碎石路,一路逛到村外,遙遙就能看到聚集的人流。一時間他似乎能體會到,在這地廣人稀的海外島嶼,能有點人氣是多麼難得。

“難怪大家都愛往這兒湊熱鬨!”

走到村內,街上已然有些亂哄哄了。各種小攤擺在路邊,吆喝著,吸引著人群圍觀。

其他村子的不少人也趕到了這裡,他們中自然有會手藝的,打造了桌椅板凳等小家具。這兩年島上還收獲了竹子,各種竹器也開始豐富著市場。

喬銀從倭艦上帶回的物資,也出現了不少在集市上。

至於那些小燒餅一樣的倭幣,卻早就都被鉸成了小疙瘩。中原人依然還是習慣用碎銀交易。

“這個貨幣問題,一定要想辦法整頓一下才好!可惜曆朝曆代都沒什麼良策。”

市地的出現,讓喬銀感到很欣慰。但村民們交易,用的依然是製錢和碎銀,這又讓他感到憂慮。

市場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畢竟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隻有通過市場才能彌補自身的需求。但交易的媒介一直是困擾中原王朝的難題。

說白了,就是錢。

錢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從銅錢,鐵錢,到現在的白銀,曆朝曆代都在幣製上做過努力,也都在幣製上栽過跟頭。

北肅曾經發行過紙幣,最後也死在紙幣上麵。

因此,現在的市場處於通縮狀態,朝庭也不敢再發行紙幣。視財如命的清流士大夫也把大量白銀囤在家裡,使得市場交易更加困難。

若不是現在推行新政,不少新興商品吸引了有錢人購買,使得現銀回流市場,那麼隻能等大戎南下,像當初滅亡北肅那樣抄家,挖地窖了。

喬銀知道,這個問題一定要得到解決。不然新政再怎麼發展,上限也就到此為止。

眼看時近正午,他才回衙門吃飯。

雖然現在把衙門修起來了,不過喬銀還是習慣回自己的船上,因為在這裡他才容易進入思考的狀態。

午後,一場似曾相識的大雨如期而至。現在又是濕季,新開墾的農田中,各種稻米蔬果都沐浴在雨水中拙壯成長,一派欣欣向榮。

直到下午,雲開雨散。一圈環型的彩虹掛在了天邊,美輪美奐。

看著這圈彩虹,喬銀腦中靈光微閃,不自覺的把它和錢幣聯想到了一起。

這讓他自己都有些無奈:“想錢想瘋了麼,看到什麼都像錢?”

既然銅和鐵能鑄成錢幣,那黃金和白銀能不能鑄成錢幣呢?答案是可以。

東瀛就鑄造了金幣和銀幣。但麵額太大,所以用的時候還是要鉸開,等於沒有鑄造。

麵額小的製錢同樣有,但和金銀的兌換浮動又太大,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喬銀感覺要解決錢的問題,當真比渡四次雷劫還要難。

“大人!”

這時,房間的門被敲響。

楊樹如約來到了喬銀的船艙。

喬銀也收回心神:“進來吧,我正要去找你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