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濕季臨近尾聲,藍銀島又一次迎來了豐收。
各個村寨的村民們,也在生產隊的組織下努力收割著作物。除了作為主糧的水稻,小麥,其他的各種菜蔬,水果,現在也得到了廣泛種植。
郎先生當真沒有吹牛,被喬銀祭煉過的新稻種,畝產的確超過了八百斤。收獲的喜悅讓每一個人都綻放著笑臉,普通人對幸福的定義往往就是這麼簡單。
忙碌的人群中,喬銀再次注意到了那個紮紅頭繩的小女孩。她今年又長大了許多,修為也穩穩踏入到了武師級彆,絕對是新生代的翹楚。
據統計,如今的藍銀島有村民五萬六千戶,人口二十八萬,開辟農田超過十萬畝,其中水田就有六萬畝。今年水稻的收成,就將近五十萬石。
至於其他的蔬果副食,一時間還沒能統計完全,各社各隊也都忙碌不堪。畢竟現在的藍銀島已經初成規模,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村寡民。
最讓喬銀感到欣慰的,是祭煉過的牧草果然有了成長,同樣增產了兩三倍!如今牧場的試驗田也開始建立,最多過個一兩季就能廣泛種植。
牧業真正發展起來之前,各生產隊的家豬,家禽養殖已初具規模,肉食還能先湊合一下。
另外,喬銀祭煉過的不少物產也都得到了改良。比如大豆,白菜,蘿卜,產量和品相都有提升,便是不常拿來吃的竹子都長得更加拙壯。
竹子是中原民族賴以生活的重要作物,現今也在藍銀島開始廣泛種植。在雨林地帶,衙門還引進了“巨龍竹”,它是象草的老鄉,竹如其名,長得又高又大。
這種竹子原本就能長到塔樓那麼高,有人腰粗,西南居民拿它鋸開當水桶用。如今被開發了穀神一竅,同樣長大了兩三倍,甚至能給小孩當澡盆了,簡直不要太壯觀。
木材的充足,竹器的豐富,各種糧食蔬果的收獲,讓人們的生產盈餘大大增加,各村之間自然而然興起了買賣。與之一同興起的,還有茶攤,飯館,棋牌等一係列生意。
貨幣,在藍銀島這座缺乏貴金屬的島嶼上,成了亟需解決的問題。
……
“小喬,這是衙門按你的構想打造出來的銀幣,你驗收一下看怎麼樣?”
衙門裡,郎先生將一枚銀光閃閃,中間留有方孔的硬幣遞到了喬銀手上。
“嗯,不錯!”
銀幣一入手,喬銀就感到沉甸甸,冰涼涼,摸著無比舒服;它的鑄造工藝完全和尼多蘭銀幣一樣,區彆隻是中間打了方孔,印的是中原文字。
打方孔,一來是突顯中原錢幣特色,二來是為了調整度量。尼多蘭銀幣一“盾”是六錢四分八厘,這個方孔也是為了挖出零頭,讓銀幣變成五錢。
因此打在銀幣上的麵額,印的就是“伍圓”。
“圓”就是錢,錢就是“圓”,五錢自然就是“伍圓”。這個貨幣單位是衙門一同商討決定的,好聽又好記,為的就是讓貿易變得方便。
銀幣正麵,方孔上方印有“伍”字,下方印有“圓”字,左右分彆印有“大肅”“通寶”,底紋是海浪和帆船。
背麵的方孔上方則印有一個碩大的天竺數字“5”,下方用西方字母“yuan”;方孔左右沿內圓印有“洋務銀行發製”,“含平庫銀五錢”字樣,底紋是嘉禾。
整枚銀幣外圓有滾齒,孔內也有收邊,做過包漿後,一般的剪刀很難鉸得動。
這枚銀幣是如此漂亮,有它做為本位貨幣,才真正當得起“銀本位”這三個字。
喬銀把玩著這枚銀幣,頗有些愛不釋手。
郎先生也笑著拿出幾張票子,又放到了喬銀手上:“這是衙門準備發行的紙幣,你瞅瞅怎麼樣?”
“哦!”
喬銀回過神,又把注意力放在了這幾張票子上麵。一入手,就感覺十分柔韌,不由得又驚又喜:“這什麼紙,質量這麼好?”
郎先生笑道:“這是用巨龍竹,還有藍陀銀木的葉子打熬的紙漿!紙幣最怕的就是造假,隻有把控了原料,誰也偽造不出來。”
“厲害!”
喬銀不由得伸出大姆指,點了個大大的讚。
這張票子長四寸,寬兩寸,通麵呈淡藍色,底紋有隱隱約約的銀絲;正麵印有一條行龍,同樣寫的是“大肅洋務銀行發製”,麵額是“拾圓”。
因此它的背麵印有“憑票可兌平庫銀壹兩”。
原本,尼多蘭的機器隻用來印製支票和證券,雖然印造精美,但多少有些浪費資源。如今喬銀拿來印鈔票,才算得上物儘其用。
這也是大肅,甚至是中原有史以來第一張信用貨幣了。它的性質是派生貨幣,也就是有多少“銀圓”,才能發行相等的紙幣。
所以貨幣的麵額絕對不能太大,這個麵額剛剛好。如果更大,直接用支票和證券交易就行了。
但是物價並非都是整存整取,於是在本位貨幣和派生貨幣確立之後,相應的輔幣也應運而生。
“這裡就是小麵額貨幣。以前最小的銅錢叫‘文’,如今也重鑄了,改叫‘分’,一‘文’就是一‘分’!所以另外又印製了‘貳分’和‘伍分’的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