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就在大將軍王兵臨城下的第三天,大肅卻出乎意料的下令退兵。
不久,朝庭發布上諭:安南挑起邊釁,大肅出於自衛而反擊。今已擊退來犯之敵,因此罷戰。大肅不取安南一砂一土,安南也休要再貪戀大肅一草一木。
聖諭一出,舉世讚歎。
大戎皇帝也發出聖諭,盛讚大肅不失德化,教養番蠻,乃正道楷模!這讓句麗,東洋諸國,西南諸國無不讚譽。就連東瀛也遣使到達銀京,與大肅修好。
不過大將軍王退兵之後,並沒有離開廉州,而是繼續陳兵邊境,與安南展開談判。
沒有大將軍王鎮守擎海關,大戎並沒有任何舉動,反而支援了大肅十萬石糧草。這樣的信號,更使得周邊小國認清了形勢,紛紛指責安南的侵略行為。
這個時候,大肅各路軍馬才認識到喬銀的厲害之處。
如果真的死攻安南,必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攻破的。即便攻破,還會發生慘烈的巷戰,那時大肅的軍備優勢將大打折扣,一戰而勝的威名也蕩然無存。
況且,如今的安南已經開拓了許多新領土,真要繼續打,隻會陷入戰爭的泥沼。
而現在,海陸軍憑借優勢奇襲,直搗黃龍,取得全勝!然後展現大國風度,退兵談判,讓周圍邦國都為之讚歎,軍事和輿論占據了至高點。
安南是真正的一敗塗地。
用他們國王的話說:“我們苦心經營幾十年的事業,自信,被大肅一朝又打回了原型。”
不過安南人怎麼想的,已經不關喬銀的事了。
作為丁憂的官員,他早早回到了太平莊,真心實意的在母親靈前守孝。
……
“嫂子,你這副肖像畫得真好!”
周府的書房裡。小寧用工筆畫出了喬氏的誥命肖像,喬銀看後不由得連聲讚歎。
這幅肖像長九尺,寬五尺,畫中的喬老夫人身著誥命朝服,正襟端坐,透露著無儘的莊嚴,慈愛;雖然她的臉上有一塊黑胎,但在小寧巧妙的筆觸下,顯得更像陰影,反而讓人物生動立體,躍然於紙上。
小寧放下筆,歎息道:“婆婆就這麼去了,我能做的也隻有為她畫像了。等這幅畫像被供奉進太廟,她這一生的功德也算圓滿。”
說著,她將肖像畫掛了起來,點上了香。
聖賢薨逝,肯定是會奉入太廟的。
皇帝已經下旨,冊封喬老夫人為東橋星君。從今以後,每年國祀祭天,她將與諸子聖賢一同享受香火,接受曆朝皇帝的叩拜,這是亙古不變的禮儀。
所以太廟的畫像,自然不能輕率。原本衙門是想讓喬銀來畫,不過喬銀把這份殊榮讓給了小寧,畢竟她侍奉喬氏這麼多年,理應得到這個待遇。
小寧也沒讓喬銀失望。喬氏的肖像掛上之後,形神兼備,將她的品德,儀容完全表達了出來。
喬銀凝視良久,不由得又望了小寧一眼。他能感受到,小寧已經是鬼仙之身;而且小寧的神魂極其堅韌,與自己有著相似的氣息。
“嫂子,你?……”
小寧也回過神,微微點了一下頭,“是的,我參悟了你說的‘大悲還魂經’!可惜婆婆已經不在,這部經文怕是很難流傳下去了。”
喬氏的肖像,是小寧用道心描繪出來的。它的本源正是來自於喬銀的“大悲還魂經”。
喬銀這些年,把大悲還魂經一點一滴都傳授給了小寧。小寧如今終於領悟到了其中意境,這副肖像正是她道心的體現。
普通人看到這副畫,隻會看到一位慈祥的誥命夫人。但會望氣的高手,則能領略到一尊端坐於蓮台的菩薩,從而揣摩其道術意境。
喬銀也品味著這副圖,說道:“看緣分吧,畢竟後人也有自己的道心!況且大道易得,小術難求,母親留給後世的,永遠是以大道為先。”
他當然知道,武和道這種東西,傳承都得看緣分。諸天造化輪也好,大悲還魂經也好,普通人得到後修煉成武聖,鬼仙,那是有希望的。
但想練出大神通,還是得靠自身的機緣。
“夫人,小姐!肅大人求見!”
就在喬銀和小寧緬懷先人,談經論道之時,管家在書房外傳了一聲。
“肅大人?”
小寧似乎對這個人有印象,“對了,他就是前些天代朝庭來吊唁,後來緝拿侯浪平的那位提刑官。”
喬銀點頭道:“原來是他!其實我也正想去拜會,正好他就來了,可不能輕慢。”
說著,喬銀便讓管家引路,出得書房,一路朝偏廳而來。
……
偏廳。
電磁窗讓屋內涼爽而清新,隔絕了酷暑的炎熱。冰涼的綠茶更是讓客人平心靜氣,彰顯著聖地的待客之道。
喬銀到來後,一位頭紮素綢,腰係白絛,身著便裝的年輕公子從客位上迎了起來;雖然頭七已過,他來到周府依然帶孝,可見其敬重聖賢,不失禮儀。
喬銀則是身著斬衰,重孝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