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三年有成(五)(2 / 2)

陽神朋克 生煎包子 4174 字 21天前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喬銀對抗不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卻也有辦法給工人增加點福利。

比如他家的紡紗場,工人每月的工資隻有五十五圓。於是喬銀在整改工資存折的時候,又增加了生活津貼,崗位津貼,餐貼,獎金等一係列內容。

工場裡還有食堂,雖然都是大鍋飯,也能讓人吃飽。

其他的業主也紛紛效仿,讓許多工人實際到手的錢有一百多圓。這樣他們租得起房,吃得起飯,養得起家,還能消費一些低端商品。

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

紡織工人的工資如果買不起他們自己生產的棉布,喬銀家的紗場就該倒閉了。

這也是喬氏在世時一直教導的內容。

……

穿出燈火通明的銀行和交易所,喬銀來到了市井氣最為濃厚的紫石街。

紫石街是源州最古老的街市,它或許不如新建的街道寬敞,設施也不建全,但人們就是愛往這裡擠。這也是生意人不得不迷信風水的原因。

時近大年,整條大街已經禁止了車馬通行。因為街上如今全是各種攤位,賣菜的,賣點心的,賣小商品的彙集於此,儼然成了一條街中之街。

街邊的蔬果店,將臍橙,冬梨係上紅繩,在隔板上碼放得整整齊齊,再被上麵懸著的的岩油燈一照,看著水淋可口。

攤位上有賣熟食果子的,用大鐵鍋和黑砂炒著板栗,花生仁,然後用廢報紙一包。逛街的大人們每每買上一包,讓小孩樂得合不攏嘴。

還有打扮得精致的小店,賣文具,賣書本,或者賣些小鏡子,梳子,花兒朵兒,引得大姑娘小媳婦流連忘返;也有小夥子買上一枝,送給身邊的女孩。

喬銀甚至還看到了賣棉紗的小攤,販賣的正是自家出產的“喬記棉紗”。

“一斤九角錢?看來物價還算穩定。”

觀看著琳琅滿目的門店和攤位,喬銀核算著商品價格,以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

國家有多麼輝煌的曆史,造了多少軍艦,實控多少領土,那都是宏觀敘事。宏觀敘事的假大空,並不能填補商品標價和普通人錢包的差額。

就拿棉紗來說,喬銀小時候一斤最少要一百八十文。如今生產力提高了,價格便宜了一半。

因為在大肅,有“三十三兩銀”的說法。

一個底層人想不餓死,一年至少要掙三十三兩銀子。而朝庭會故意讓他們隻掙夠三十兩,這樣百姓就會為了生活疲於奔命,不會造返。

喬銀則勇敢的打破了這個規矩,讓普通工人每月都有超過一百圓的收入,甚至年底還會多發一個月工資。如此在大年夜,才營造出如此繁榮的市場。

婦女們往往湊出幾角錢,買上半斤粗紗,回去每人分一點,平時上被子,縫補衣物。這點紗線足夠用上好久,是城市女性買得最多的用品。

再往前,就有賣布匹的,賣衣服的。如今一匹布是一圓八角,一件普通的衣服在五圓以內,長衫不超過十圓,比較好的寒衣也在數十圓不等。

大肅百姓終於擺脫了破衣襤衫的外表,起碼在過年的時候舍得買件新衣,戴頂新帽。街上人來人往,都顯得喜氣洋洋,並沒有人說要造返。

至於便宜的小食,零嘴,大多隻要幾分錢就能買上一包。什麼辣蘿卜,醃藕丁,炸黃豆,轉糖人,還有喬銀從香料群島帶回來的蝦片……

且不論有沒營養,總之能解嘴饞。

吃,終於不再是填飽肚子的需求了。手上拿著零食逛街,也彰顯出大年是如此珍貴。

哐!

就在喬銀為源州的繁榮感到高興時,紫石街口,一個送餐的小販被人力車撞飛在地。

“你怎麼拉車的,沒長眼嗎?”

“你怎麼走道的,看不見嗎?”

小販和車夫扭打在了一起,引來一群人看熱鬨。

喬銀頓時無語,好心情全被破壞了:“這個破交通,是不是要解決一下?”

郎先生點點頭:“很多人也反應過,是該提交議案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