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馬邑之戰(1 / 2)

楚兵 一代神坑 4951 字 21天前

華夏對異族的戰爭中,有一個曆史性的拐點。

漢末五胡十六國。

司馬晉昏庸無道,鮮卑等大量異族入主中原。

其帶走的核心技藝,使得草原人的冶鐵工藝,飛速發展。

這也是曆史上,

唐之後,異族難以對付的根本原因之一。

北宋基本統一的力量,竟然收拾不了西夏,契丹。

其兵器甲胄,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大楚腐朽。

基層官員搜刮無度,北伐一戰,非戰鬥減員,數以十萬計。

糧草吃食,尚能貪墨,更莫說兵備、器械了。

大楚良家子弟,本有葛布鐵皮甲一副,長矛一柄,五人一弓。配套有微薄的餉銀,後勤上也有標準。

可周雲自北疆大楚子弟中走出,深有體會,那簡直是乞丐在打仗。

如今,自食惡果。

馬邑東川官道。

一路上,最能戰的不是王帳軍,也不是突厥各部騎兵。

而是昔日大楚的良家子。

無數像餘建三那樣的楚人,在得到突厥人的軍備後,如惡狼一般,撲向高高在上的貴族。

黃達嶺,一支潰敗下來的楚兵正軍,企圖從山區逃脫。

他們一路倉皇退走,甲胄、旗幟、馬匹,混亂無度。

“殺,殺!!”

“殺楚狗!”

……

後方,喊殺聲響起。

為首的楚軍將領一愣,目眥欲裂,惶恐道,“跑,快跑,撤去童家鎮。”

這是一支來自南方州郡的部隊,衡州郡兵。

戰力雖然不行,但山區兵,腳力好,逃跑還是不錯滴,否則也不能從大潰敗裡逃走。

是的。

潰敗了,楚軍主力潰敗了。

從定襄轉移後。

衡州郡兵本來在洛陽本部序列,隨大軍徐徐撤退。

誰料,北狄人在馬邑咬了上來。

一開始,數量不多,楚軍還能應付。

萬萬沒想到。

第二天一早,地平線上,黑壓壓的一片,鋪天蓋地。

仿佛整個大地都是突厥兵。

從軍一生,衡州郡兵都沒見過這麼多的人!更莫說是兵了。

廝殺在黃達嶺爆發。

這支衡州兵將領用了不少土辦法,三千多殘部,硬是在近萬追兵手裡逃脫。

他們是地域宗族兵,一個地方的,鄉裡鄉親。

大規模戰不行,小規模打,意誌卻很強。

山坡。

周雲曾經待過的雪洞口,北風吹過,殘布飄揚。

一支南方部隊,互相攙扶,踏雪而走,艱難逃亡。

……

東川官道。

段淵心急如焚。

楚軍又被咬上了,近二十萬北狄騎兵,死死拖住了大楚主力。

之前已經打了一場,楚兵損失慘重,不少部隊都散了。

三十餘萬大軍,不得不停下,在下溝子村一帶,跟北狄人周旋。

童家鎮的廂車,為何遲遲不到?

“報,五裡外楊豪斬了河東張樹生,河東騎兵潰敗,請求大軍掩護。”

“為何如此啊!”段淵一怒,差點沒站穩,從戰車邊緣摔倒。

大軍左翼形勢萎靡,中軍很可能被影響。

“何人敢去迎戰楊豪?”

中軍一帶,各家權貴高手,無不是低下頭顱。

南陽,徐州,河東,甚至定襄兵都一樣。

他們中或許有人能敵楊豪,但此刻大軍潰敗,就算贏了也沒有功勞。

但若是輸了,那就是自己的命啊。

此刻保存實力才是關鍵,傻子才出風頭。

丁布,此刻段淵無比懷念丁布。

下川口一戰。

正是丁布的玄甲營,阻擋了突厥第一兵,金狼衛。

好端端的,梅老弟太過分了,折損了玄甲營,等於斷掉楚軍的牙齒。

段淵焦頭爛額,留給他的牌太少了。

沒有強悍的中軍,沒有善戰的勇士,兵甲不齊,鬥誌低迷。

他甚至覺得,此刻還不如幾十年前的樓關時期。

至少那時,他有三萬敢死的地方部隊。

荒地。

寒風。

十裡外。

一支近千輛廂車組成的援軍,正迅速朝下溝子村趕去。

二萬徭役兵,不少人口裡還叼著饅頭。

這是昨天發的,為的就是這趟賣命的活。

……

馬邑各處都在發生戰爭。

楚軍的情況岌岌可危。

而七八百裡外,河原戰場,戰況恰恰相反。

荒原之上。

斥候戰中,突厥人節節敗退。

局部絞殺戰,梁三穩穩壓製他們。

這些若隱若現的精銳斥候,草原根本應付不來。

他們紀律嚴明,悍不畏死,武器還厲害的不像話。

一個不注意,雪地飛出一根羽箭,草原二十年才能養大的漢子就報銷了。

短短幾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