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聖昌皇帝,二十二年。
中土世界,承平日久,安寧的歲月在這一年被打破。
兩個龐大的巨人,爆發衝突。
室韋,契丹,高句麗,高昌等周邊鄰國,時刻關注著。
它們期待這場國戰久矣。
這兩個大哥不倒下,它們難有出頭日。
大楚國。
天下正中,自古都是這方天地的霸主。
近六千萬子民的超級大國。
休養生息十幾年的中原帝國,咆哮著它的怒火。
集中百萬兵力,向仇敵突厥阿史那族發動滅國戰爭。
這支北伐軍,集結了大楚的舉國精銳。
謀士如雨,名將如雲。
有聲名顯赫,實力強盛的太原雄主,十二上柱國之一,丁宏度。
強弓勁弩,兵甲銳利的南陽豪傑,蕭氏。
囚龍棍王,關東名將,武藝赫赫的張須陀。
還有大楚猛虎,徐州節度使上官氏。
以及原本就是北狄槍神的王右寧,洛陽來的帝都猛將,夏侯仁。
數千宗族俊傑,幾十萬大楚良家子。
楚人之怒,屍山血海!
但大突厥國,同樣是北方霸主。
論國力,大楚當之無愧,天下第一。
但是論軍力,整個東亞,乃至整個世界,大突厥此刻都處於第一位。
衝突源自一個叫武川鎮的小邊關。
雁門郡來的豪強李氏,率先協同上官虎、定襄邊軍,發動了對西線突厥貴族部落,卑劣無恥的襲擊。
先後剿滅阿骨部,渾部,多次打擊撲骨部。
隨後,更是誘騙突厥南線將軍,特勒王阿史那木勤思力進入武川鎮山林。
楚人不僅重創了定襄一線的突厥人,還攻陷了定襄突厥主力的據點。
同年八月,大楚皇帝陛下,發動北伐戰爭。
一時間,北疆旌旗遮天,長戈蔽日。
超過百萬楚人應皇帝令。
踏上征伐異族的道路。
楚人一度在太行山,定襄草原占儘優勢,突厥國疲於應付。
就在天下諸國,都為突厥人捏了一把汗時。
大楚天威上將軍,梅朝遠。
率領大楚主力,在河原遭到了突厥人的打擊。
此役,突厥舉國之兵,同大楚決戰。
楚人不敵,引軍撤離。
至此國家危亡之際。
大楚國當代第七皇子項濟,橫空出世。
他主動接下大軍殿後的重擔,為國而戰。
河原鑄冰城,
草原巧設伏。
古河溝血戰楊雙。
最終在先後屠戮七萬突厥精銳後,被消亡在山草川一帶。
這是一個傳奇的人物。
他出身並不高貴,乃關中宮女所生。
但其人,豪邁而寬厚,廣結義士,慧眼識珠,善於發掘有才乾的人。
在洛陽,發掘了名將孟百川。
在武川鎮跟名將周雲結成夥伴,
在十裡坡,發掘了將才,雁門丁撼山,丁肆業。
在河原發掘了大將王武,南野。
可惜了。
河原大軍折損殆儘,殘部遁入山林。
大行·聖昌皇帝二十三年。
楚人跟突厥人的戰爭,進入新的階段。
大楚丟失了北方重鎮定襄城。
失去近千裡江山。
各國得到的消息,
目前楚軍在馬邑中部,童家鎮一線布防,帥旗立在易守難攻的羅浮山。
楚人在馬邑重新與突厥人恢複對峙的局麵。
此刻,各方勢力,都希望楚軍堅持住。
不僅在邊境線撤回可疑部隊,國內也絕不集結兵力。
他們的企圖昭然若揭,希望楚人跟突厥人,兩敗俱傷。
最好是同歸於儘。
---------
洛陽。
二十四座望樓高聳,帝都繁華依舊。
喧囂嘈雜,人頭湧動。
落水上,碼頭排起運船的長龍。
人聲鼎沸,叫賣吆喝,絡繹不絕。
北疆的慘烈,好像在另一個世界。
長寧街。
“快,快,快,彆擋道,府衙大人趕著去內城。”
數名黑衣小吏,揮汗如雨,拚命在華貴的官轎前開路。
八名轎夫更是小心翼翼,儘可能保證平穩。
杜齊明脖子粗的可怕,一身大楚紅官袍,就像穿在豬身上。
府衙大人!
哈哈,他聽著很開心。
他算什麼府衙大人。
從七品,河坊街,管辦衙門,一共就管那幾裡地,八個坊市。
芝麻綠豆大的小官。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