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勒石記功(1 / 2)

楚兵 一代神坑 5504 字 21天前

地球的極北之地。

有一片廣袤的冰雪世界,那裡荒涼的宛如另一顆星球。

西伯利亞的寒風,吹過萬裡雪原,吹過庫蘇泊,吹過色楞河。

茫茫的蒙古高原上,萬馬奔騰。

草原人嘹亮而古老的民謠在荒野的羊群裡飄揚。

這裡孕育了無數古老而偉大的民族。

匈奴人騎著戰馬,從這裡出發,圍困了漢人的皇帝。

鮮卑人在此繁衍,最終建立了北魏。

柔然人曾經強大的鐵騎,令整個天下顫抖。

如今,勒爾渾的阿史那部,成為草原的主宰。

東征高句麗,西滅高昌,南則壓得楚人抬不起頭來。

可今日,一支古老的民族要降楚了。

來自洛陽的強者,七皇子項濟,活躍在北疆戰場,先後建立功勳。

並在一個寒風刺骨的夜晚,襲擊了庫爾支王帳軍阿史那部。

將偉大的庫爾支旗,死死圍困在武川鎮北山之上。

“嗡!!”

“嗡!!”

“嗡!!”

……

突厥人的牛角號。

低沉而蒼涼,就像在訴述這個民族的哀傷。

太陽照射到山下的軍營時。

山頂草原人的轅門打開了。

六個麵容憔悴,身形枯槁的佝僂老人,身穿潔白的羊皮衣,一人手裡牽著一隻小羊羔,走出營寨後,遠遠的在雪地跪下。

馬頭琴聲音悠揚,鼓聲、金戈之聲不絕於耳。

突厥的用他們的民族舞樂,歌頌楚國皇子的仁慈。

是的,歌頌仁慈。

因為楚人強者,饒恕了他們的死罪,接受了他們的投降。

周雲遠遠的看見,所有草原人都跪下了。

山頂營地裡,白茫茫的跪了一片,今日,庫爾支旗沒有一人覆甲。

山脊之上。

北風猛烈。

建安軍的大纛,獵獵作響。

湛金十字槍!

陽光下熠熠生輝。

九節銅環飄蕩的厲害,叮鈴作響。

三十麵戰旗,成箭形排開。

三百匹雄壯的北狄大馬,聳立在山脊。

建安軍士卒,麵容冷峻,傲視突厥。

戰袍隨風之下,他們手持利刃,接受草原人的頂禮膜拜。

一個高大消瘦的身影,手中捧著潔白的羊皮,羊皮上是一張古老地圖。

他的腰帶上,係著一隻羊羔。

身後有個少年牧童,手中拿著一根杆子,杆子上是庫爾支人的王帳旗。

獻旗納土!

庫爾支河的突厥人,走到了儘頭。

馬臉之上,阿史那哲哲的眼睛裡,竟然是少見的銳利不凡。

庫爾支河的草原人,即使要投降,他要維護最後的體麵。

曾經的宗師大將,踏雪而來。

雖身材高大,卻難掩悲哀與孤寂。

大纛之下。

項濟跨馬赤影,一身金甲,站在第一位的。

周雲身覆山文玄甲,手握長劍,立在項濟右側。

左側是北伐監軍,賈平慶賈公公。

此刻,雞賊的賈公公將最隆重的行頭全部穿上,手持一卷竹簡,身後是兩個皇城司的小太監。

這可是他賈公公履曆上的高光時刻,他的得意幾乎寫在臉上。

收降突厥,宣讀檄文?

哈哈哈,試問百年大楚,有幾個這樣威風的太監,呸,黃門官!

青龍、楊延、孟百川、丁憾山、梁大眼。

建安軍的五大將領,威風赫赫,一字排開。

沒錯,梁大眼排在五將之中,並且是中間主位。

十月二十七日,夜襲之後。

周雲敏銳的發現,山頂營地城防不錯,且進攻者在斜坡麵,更是增大了難度。

庫爾支旗最後的三萬人,攻擊的心思沒了,但防守意誌還是很強的。

冬季山頂並不缺水,一則有蓄水,二則雪就是水。

加上之前,哲哲似乎儲備了不少的柴木,該是能抵擋很久的。

庫爾支旗的算盤很簡單,過去項濟守武川鎮半年,他們沒辦法。

這一次,草原人守山頂營地,守三個月就行,突厥主力北歸,王帳軍就自然解圍了。

可惜,阿史那哲哲失算了。

一隻信鴿在二十八日,就離開了武川鎮,飛過茫茫群山,抵達一處三麵環水的城池。

城池中有一身穿紅衣黑甲的將官,一個眼睛大,一個眼睛小。

他收到信後,發出殺豬般的嚎叫。

嘿嘿嘿,還得是我神機營!

這是一支堅韌的部隊。

東川官道上,還有大量的突厥人騎兵,再說走東川大道,也是繞路了。

他們三百餘人,在二百騎兵的護衛下。

頂風冒雪,不顧嚴寒。

趟過河水,爬過雪林,遇到上不去的小路,數十人拉著重弩配件,喊著口號,拖上山坡。

當初去羅浮山,走了一個多月。

如今回武川鎮,僅僅隻用十四天。

五十具牛角重弩在山腰架好,火油彈就打了兩發。

梁大眼都還來不及調試,他還在和副官分析。

“這斜角打炮,距離確實不遠浩!”

……

話音還沒落,傳令兵來了。

停止攻擊,突厥人投降了。

二年?!

整整兩年,就打了三次。

說是七大主力營,隨便找個建安軍的民眾問問?誰不說那些個炮架子不就是輔兵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