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鐵血建安軍(1 / 2)

楚兵 一代神坑 4220 字 21天前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不複返。

建安軍攻打定襄城的難度,不亞於鐵力可汗攻打太原。

甚至比突厥大軍打太原還要麻煩。

周雲沒有數目龐大的炮灰可以用,也沒有足夠的攻城器械。

攻城武器都還要等到了定襄之後,重新打造。

可以說,一開始,定襄都不在建安軍的計劃裡。

北地定襄,

大楚屹立邊關的雄城,城高八丈,城郭廣闊,還有三座衛城。

乃是大楚花費無數人力物力,建立的邊防核心。

攻打這種城池,確實是個不算明智的抉擇。

但從戰略的角度出發,此刻還真是攻打的大好天時。

突厥人大軍遠離定襄,被馬邑郡隔開,

定襄城守軍隻有蔑爾齊人跟一支羅浮山被打殘的王帳軍騰格裡。

雖然還有幾部草原貴族,跟大量的楚人奴隸,看起來兵力七八萬,但實際上戰力並不算強。

若是等鐵力大軍回到定襄,那楚人肯定是沒希望的。

這就像當初,北狄國等了十幾年,也一直沒有攻陷大楚的定襄城,裡麵玄機是一樣的。

攻城,自古都是最慘烈也最難打的戰役。

寒風。

刺骨。

楚興城外。

旌旗遮天,長槊蔽日。

數以萬計的兵馬,甲胄閃爍冷光,鐵片撞擊,發出清脆的聲響。

這是一支雄兵。

兵卒軍紀嚴明,大路上,隻有碎碎的腳步聲,跟來回奔騰的馬蹄聲。

長龍般的隊伍,無一絲雜音,一片肅殺之氣彌漫。

城內三座兵營,城外兩座大營,楚人如同螞蟻,幾乎傾巢而出。

建安軍的兵卒,分三路,迎著北風,踏雪出征。

整個茫茫山原之間,黑色甲胄的兵卒,一眼望不到儘頭。

山河瀟瀟,鐵騎濤濤。

這支在北疆廢墟裡誕生的軍事集團,要向敵國揮出封喉一劍。

儘管大部分建安軍戰營,成軍時間很短。

但楚兵們眼眸炙熱,臉上洋溢著興奮,鬥誌高昂。

------------------

楚興城外,一處大營的窩棚裡。

一名楚國婦人,從木頭搭建架體,乾草覆蓋頂棚的小窩裡。

前後忙碌,拿出一些瓶瓶罐罐,還有一個不輕的舊布掛戴,裡麵都是些馬肉乾等吃食。

自古,窮家富路,良人遠征,婆娘平日裡舍不得的好東西,一股腦都的拿出來了。

“老頭子,這會跟著去,可要保重啊,乾輔兵,可彆逞英雄。”

老農戶皮膚黝黑,臉上滿是溝壑,那是歲月的痕跡。

看上去六十來歲,實際可能五十多點。

封建時代,一般農家能活過五十,都是不容易的。

他也許是個平凡農夫,卻撐起過這個普通的大楚農家。

“行了,行了,火頭營裡有的,咱們輜重多著呢!”

“峰兒也真是,出征都不回來看一眼母親,嗚嗚嗚……”

“你……你這婆娘真是事多,等這場打完,咱們在楚興買塊地,以後就沒苦日子了。”

老婦人忍著眼淚,將丈夫的甲胄疊好,給老農背上。

這是一套皮甲,上頭發的。

還拿出了一把細長的樸刀,這是建安軍給女卒、老人用的。

“回去吧,收拾一下,跟著幾個呱噪婆子進城,春天的時候啊,我就回來了。”

無數農夫跟隨著建安軍的後營、輔兵,踏上了行軍之路。

這一戰,乃北疆立鼎之戰。

項濟、周雲直接梭哈,全部壓上,建安軍男子,下到十歲孩童,上到六十老人,全民皆兵。

一個個老人,穿著或背著皮甲,從大營的窩棚裡,向著大纛處集中。

建造營的士卒,在幾百步的營牆上,堆積引火之物。

能搬的,他們都搬走了,這些大營,不可能留給北狄人。

老農背著包袱和皮甲,手持樸刀,轅門之下,最後看了妻子,揮手道彆。

隨後,跟著人群,踏上征程。

------------------------

一處城內的住所裡,一名老人,身著錦衣,坐在椅子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