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來了!
陳青璿的期待值被無限拉高,眼睛也一眨不眨地盯著信,就怕漏了個字而會錯意。
“丹道問天已解,我才知道,大乾國運之衰,全在他一人之言。
這樣一來,很多事都能解釋了。
錢如是投敬王時,淨廠為何在半路被殺,而不是在押糧前便抓了他!
因為這樣,才能逼著敬王謀反,從而應了國運之說。
一國之雲,為何要大庭廣眾下測算,難道就不怕他國奸細探聽嗎?
事實證明,塵王就是故意為之。
因為他如日中天的名聲,更因為丹道問天戰場聲勢,不管是勾麗和倭族,還是蠻族和西番,全都信以為真。
接著的皇上大婚,還是塵王親自選定的日子。
更有傳言說,以國喜之事衝煞,大宴三日便能扭轉國運。
好嘛,衝煞?
那些虎視眈眈的異族能同意嗎?
這不是逼著他們動手嗎!
於是一切都按照塵王的預料發生,他自己則來到了中州府,還調撥府兵遷徙百姓,坑了一眾士紳們。
這其中還包含了聖人子弟!
這些事情步步為營,環環相扣,已經夠讓人吃驚。
可你做夢也想不到,更驚人的還在後麵。
人在中州,遙控便能將皇上救出。
三國聯軍上百萬,先以二桃殺三士之計挑撥,卻暗度陳倉,將皇上接回了中州府!
更驚悚的是,逃出者隻有皇上和王成道幾人。
文武百官全死了!
就連太後和劉閣老,也長眠於上京。
唯有皇後和公主逃了出來,卻是因為太監護主有功,和塵王毫無乾係。
那麼,塵王能救皇上,就不能救下百官嗎?
哪怕嫌人多,可皇後太後總能捎帶上吧!
都沒有。
這說明什麼?
或許從那時開始,他便已經在針對儒家了。
接下來便是一邊倒的戰爭。
這沒什麼好說的,都是隱學之功,卻也印證了我的推測。
隱學不是佛學,凡事梁前生後世,一切皆因果。
隱學也不是儒學,沒有什麼君子之風,也聽往聖先賢的教誨。
他們甚至既不順天而為之心,也無人定勝天之誌!
他們隻是埋頭對著那些尋常的物件,研究其中奧秘。
塵王曾言,隱學以務實為基,以實踐為準!
他們這種求真務實的作風,實在讓人心驚。
這些都是塵王賦予隱學的標簽,他從一開始就規劃好了隱學之路。
他不但做學問,還早就布局了一切。
戰爭如願以償地勝利了,塵王急流勇退,回到中州。
不爭權奪利,似乎甘願做個閒散王爺。
可是,整個天下再次為其震動。
紡織,賦糧,整個江南百姓都沒了活路。
可百姓遷徙中州,江南的地主豪紳也沒了活路。
我等無法應對,隻能向右昌兄求助。
在此,江南官員都非常感激首輔的全力支持。
更感謝您絞儘腦汁想出的計謀。
按理說,此為上上策,也由不得皇上不答應。
可你絕對想不到,這原本必成之事,卻因塵王的到來,風雲突變。
殺姑蘇半數官員立威,以淨廠懲治脅迫,江南所有的百姓豪紳都到了姑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