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人不會好大喜功,更不會盲目自信,做任何事都會去反複衡量。
而一旦確定是對的,就會毫不猶豫地果斷執行。
用塵王的話,這好像叫做執行力。
其次從年齡和閱曆上,他也還可以,不是太老,雖然身材發福,但乾個十幾年還是不成問題的。
這就比師父更穩當些,更值得交托些大事。
然後就是地位,不是在朝堂或者民間,而是指在陸家的體係中。
遍數整個陸家眾人,也就隻有他算是陸塵最嫡係的人。
當然,這指的是正道,李有才或者陳塘、周武平、蕭六安這些人雖然關係更近,但都是狗腿子命。
而且大多數為人不正。
這樣的人最適合臟活累活,伴在塵王左右聽令還好,獨擋一麵是根本不可能的。
更何況,一國之重任,絕對不能交到心術不正的人手上。
最後,自己不但知道陸家的所有事,了解陸塵的思想,還是隱學院長,算是學院的帶頭人。
偏偏自己還做到過戶部尚書,官聲和人脈也不錯。
這樣想來,自己確實有培養的必要啊~
許青雲在仔細分析下,得出了一個非常不謙虛的結論。
惶恐雖在,但是他的自信終於回來了大半。
接下來就是,按照陸塵的想法,推演如何能讓大乾在沒有皇帝的情況下,反而更順暢地運行。
對於這件事,以前他懵懵懂懂,但有了倭國的例子,他終於有了方向。
皇權天授,法治萬民,其上又疊加各種禮儀製度,將整個世界限製,這便是大乾當前的狀態。
士農工商,在這樣的體製的根本,便是重農抑製工商。
事實證明,這完全是錯的,尤其是在隱學蓬勃發展之後。
糧食是人活著的根本,但大乾完全可以由少部分人,甚至靠錢財來實現整個大乾人口的食物供給。
中州便是個例子。
靠著從各地調撥的食物,不但溫飽解決了,食物還非常多姿多彩,吃的非常健康。
中州人不種糧,卻比大乾所有人生活的都好,靠的就是工業和經濟共同發展。
其關鍵著力點,便是隱學。
可以說,是靠著隱學的神奇,剝削大乾周邊地區和國家,這才飛速崛起。
師父王成道正是看到這點,才毅然決定入朝為官,也想讓大乾也走上這條崛起之路。
但是,王朝的興衰,總離不開製度腐朽,統治階層的驕奢淫逸,高階人才的不思進取。
若是隱學也按照這勢頭發展,即使大乾輝煌一時,可若乾年之後,也依舊會走上衰亡的老路。
這或許便是陸塵思索變革的由來。
其目的,便是要探索出一條能讓大乾生機煥發,長盛不衰的永昌之路。
這條路上,沒有一言而絕,可以任憑喜好做事的一國之主。
但是,也必須有人,或者有機構作為絕對領導者,來處理各種政務。
這個機構便可以是內閣,領頭人便是內閣首輔!
那麼內閣和首輔權利的由來,就不應是皇權,而是勞苦大眾。
也隻有來自基層的監督,才能保證內閣或者首輔公正,不會偏頗向那些既得利益者。
可要如何做,才能讓基層達成共識,並形成一整套賦予權力和監督的辦法呢?
深思過後,許青雲想到了倭國的議會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