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劉備鞭打督郵,眾人連聲叫好,這裡高殷改得與羅貫中所寫的不同,一是因為曆史上的確是劉備鞭打的督郵,二是劉備還是高歡、高洋的影射,自然這裡的高光要還給劉備了。
之後十常侍誅殺大將軍何進、袁紹等人誅殺宦官、董卓劫走陳留王、欲廢立而不得,又勾搭呂布誅殺丁原而儘奪朝中大權,劇情峰回路轉,高潮連綿不斷,一時間眾人議論紛紛,有人拉著楊愔、燕子獻的袖子,問他們漢末是否真發生過這樣的事,兩人隻能回答道:“大體如是。”
有趣的是,念到董卓廢立皇帝之時,沒有多少人議論,甚至連齊紹的朗誦聲都小了許多。
到了十八路諸侯討董、關羽溫酒斬華雄,氣氛又熱切起來,甚至有人真的摸出了金鼓,雖然他不敢敲動,隻拿在手上晃悠,卻也引得人們哈哈大笑。
念完第五回,三英戰勝了呂布,高洋率先拍手叫好,臣子們紛紛附和,齊聲讚妙。
見齊紹念得口乾舌燥,高洋便讓他下去休息,隨後將高殷喚到身旁來:“寫得不錯!比你以前做的那些什麼濕啊乾啊的,好多了!”
“父皇所言極是。能讓父皇喜悅,兒寫的就值得。”
高洋拍了拍他的身子,還是瘦弱了些,不如自己當年:“這些,和之後的篇章,你抄幾份,送到涼風殿去。”
“正是正是!比晉乾寶的《搜神記》有趣,讀起來也輕鬆。”
高演已經拿過文稿,隨手翻了翻,同時稱讚高殷的字:“晚些時候,我讓我的記室也來抄錄幾份,可惜啊,他的字也沒太子的順眼。”
高殷馬上對高洋說:“恰好兒有一個想法,不僅可解皇叔抄閱之煩,還可解天下人讀書之難。”
高洋挑眉:“噢?話可彆說太過了。”
高殷揮手,示意康虎兒上前,拿出兩塊木板,恭敬地將其中一塊遞給高洋。
高洋慵懶地接過,起初不太在意,細細一抹,表情變得驚奇:“這是……”
隻見正麵寫滿了字,反麵則是對應字的反體陽文,高殷在另一塊木板上的陽文處蘸上墨汁,然後蓋在紙上,下一刻,原本的黃紙就出現了一篇文章。
在場王公頓時色變。不是他們沒見過世麵,實在是這套技術耀眼,幾乎顛覆了現今手書抄錄的局麵。
“兒算過,一個印工一天可以印上一千五百到兩千張紙,一塊印板可以連印萬次。國家日後如有書籍要刊印,政策要向下落實,憑此技術可更加便利,兒將它稱作‘雕版印刷’。”
眾人傳覽高殷手中那塊印板,輪到燕子獻時,他嘖嘖稱奇:“要是每本書都是這個字跡……那太子的盛名,真是播撒四海了。”
這並不誇張,畢竟這可是四大發明的技術。
現在紙也已經普及開來,完全可以用這種方式批量生產各類書籍,進而擴大知識的傳播速度,為天下人種下讀書的種子,對文人墨客的影響不可估量。
單就這一項技術,高殷在讀書人中的地位就低不了,還會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水漲船高,可以說緊緊抓住了讀書人們的心。
即便有所謂的世家大族,抱著知識壟斷的想法要抵觸,也做不到。
雕版印刷本就是世家顯赫的唐中期發明的,何況現在是亂世,世家能存活就已然不錯,更不會冒著得罪讀書人和皇家的風險抵抗一項有利所有人的技術。
而且世家自己也需要印刷術,多年戰亂,人命都難保,更何況是自家的藏書,隻要這項技術開通,世家的需求反而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