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平西(2 / 2)

北齊不被騎 花鴉 3003 字 14天前

所以北齊滅亡之時,守城的多為鮮卑子弟和婦女,漢人文士多緬懷齊國,但底層漢人冷眼旁觀,坐視齊國滅亡;

而周國逐漸壯大的原因就在於此,可周帝必須保證自己的至高地位,一旦宇文氏沒有卓越的才能和崇高的威望,就要受到剩下六名柱國的挑戰,最終被漢人楊氏摘取帝冕。

當然,也不是說齊國的做法就一定弱於周國,恰恰相反,齊國的軍隊戰力始終強於周國,直到滅亡之時,齊軍也險些把來北伐的周武帝給伐了。

齊國的滅亡很大程度在於君主本人的能力和性格,高緯實在廢得可以,應該滾去和胡亥一桌,北齊那個國勢不說讓劉徹、李世民來,哪怕是完顏守緒、朱由檢這樣的君主,即便不能扭轉局麵,也不會輕易地讓周師入晉陽。

“重點是民有其土,農時耕種……”

高洋抓住了重點,但他也很無奈。

正如之前的原因,齊國即便還有很多土地,可人口都被世家和勳貴們扣住了,有些類似滿清的“圈地運動”,那些隱匿的人口成為了這個時代的包衣。

高歡時代還能查出六十萬人口,可那是高歡,之後他大哥同樣徹查勳貴,狠狠地打擊了高慎、李元忠等豪右門閥。

結果是高慎加上妻子被高澄調戲的因素,直接反叛西魏,而李元忠等則退出魏廷,脫職避事。

輪到高洋再如此做就更難了,雖然他是開國皇帝,但實際上已經是高家第三個掌舵者,在名分上壓倒眾臣一頭,也掌握著實權,可一旦要開刨某些臣子的根基,那就是要他們的命,為了自家的利益,他們一定會和高洋死磕到底。

天保八年遷移冀、定、瀛三州人口去幽州安置種田之事就是證明。彆說他了,哪怕是朱元璋這樣雄偉的大一統王朝開國之君,臨死前也遇上了挑釁他的南北榜案。

所以對高洋來說,這些話也是廢話,他知道,但他改變不了。

從他剛剛登基,誌得意滿的那個時間起就改變不了,而今已經是殘朽之身,時日不多,更做不到。

高殷知道他在困擾什麼,整理了一下思緒:“所幸西賊尚未使墾田籍帳一與民同,我齊也不必學西賊的府兵製,齊國自有法度,何須看賊?孩兒請在兩淮之地屯田。”

“哦?”

自從建康兵敗,高洋就對淮南不大上心了,隻要維護防務,不讓南朝安定就好,還真沒想過去仔細開發淮南,導致南人覺得齊國政煩稅重。

“南朝衰弱,軍力弱小,陳氏又陷於前梁宗室,自保尚且奮命,更無餘力侵擾。孩兒認為淮南之地不需太多兵馬,可多民屯,再設‘保糧都督’護之……孩兒算過,每年可收獲五萬石糧食。”

五萬石?

聽到這個數字,高洋略微詫異,蚊子再小也是肉,原本沒有上心的淮南能出糧,那就是賺。

“至於晉州、洛州等地,因為直接麵對西賊,壓力甚重,孩兒以為當在平陽設立重鎮,和對方的蒲州對抗,深溝高壘,廣積糧草武器。如果西賊不出,我們就攻取黃河以東,剪除長安羽翼,西賊就會被我們困死。”

“反之,如果西賊出擊,兵力不過十萬就無法克我城池,我們的糧食都由關內運輸,士兵每年一輪換,糧草和兵員時刻充足,供應不斷。”

“他們進攻,我們就不戰,時日一長,敵方必然兵疲糧竭。他們撤退,我們就乘勢追殺。關西之地人煙稀少,城市間隔很遠,敵軍來往困難,即便是從蜀地運糧,蜀道艱難,也無濟於事。不出三年,敵軍大不如前,到時也是我大齊西征、一統北土之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