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劉安和衡山王劉賜現在和吃了蒼蠅一樣難受。
在他們原本的計劃裡,是要利用鹽鐵官營這件事的影響拉攏其他利益受損的諸侯王,並且向天下人宣傳劉徹的貪婪的殘暴。
尤其是鹽,幾天不吃就會渾身無力,甚至會導致死亡,劉徹把主意打到鹽上麵,屬於正中淮南王劉安的下懷。
這些年他在不斷經營自己的名聲,為的就是有朝一日,振臂高呼之時應者雲集。
他的父親劉長是高祖皇帝的兒子,漢文帝同父異母的弟弟,卻被劉恒那個卑鄙小人逼的絕食而死,現在劉恒的孫子成了天子,他還要對著殺父仇人的孫子稱臣。
是可忍孰不可忍!
這皇位劉徹坐得,他劉安憑什麼坐不得。
本以為劉徹的鹽鐵官營是一記可以利用昏招,沒想到這個富民侯早都幫他解決了問題。
要是剛才的桑弘羊沒有說謊,鹽鐵官營之後的鹽價竟然可能比現在的還低。
沒有天下百姓和諸侯對劉徹的怨氣,他哪有機會打進長安,痛罵劉徹好大喜功。
劉安大腦急劇運轉,尋找這裡麵的漏洞。
忽然間他想到一個問題,迫不及待地問了出來:“陛下說鹽鐵官營是為了賑災,可難道每年都會有災荒麼?”
劉安找到了思路,越說越流暢,“陛下還說是為了掃平匈奴,可朝廷如今剛剛打了一個大勝仗,難道以後還會一直打匈奴麼?”
“陛下說這是為了天下百姓,可是沒有災荒,沒有戰爭的時候,靠著鹽鐵官營收到的錢會用到哪裡去呢,會用到百姓身上麼?”
說到最後,劉安身形挺直,言語鏗鏘,頗有一種為民請命的架勢。
雖然在陸鳴心目中,劉安是一個反派的形象,可是不得不承認,剛才這幾個問題確實問得好。
誰都可以把天下百姓掛在嘴上,誰都可以搶著占領道德的製高點,可是落到行動上呢?
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百姓都是聰明的,不會一直上當。
曆史上在漢武帝晚年,天下已經有秦朝末年民不聊生的景象,百姓起義已經層出不窮。這就是百姓們對漢武帝各種政策最真實的反饋。
漢武帝對此似乎早有準備,聽到這些問題後不慌不忙,反而說起了另外的問題。
“淮南王說的有道理,最初準備鹽鐵官營的時候朕就在考慮這些問題,這些年為了籌集反擊匈奴的軍費,朕想儘了辦法,甚至不得不把口賦錢提前到五歲就開始征收,這些都是沒辦法的事情。”
西漢的人頭稅是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分為算賦和口賦。
對於青壯年男女,每人每年要收取一百二十錢的算賦,對七歲到十四歲的人群則要收取二十錢的口賦。
這幾年,漢武帝為了籌錢,把口賦的征收年齡提前到了五歲,以後還會進一步提前到三歲。
大量交不起口賦錢的百姓,在孩子出生後就會將其活活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