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4曹魏穿越成皇帝?開局就退位?(1 / 2)

求求你們彆還錢 盜涼人 17657 字 9個月前

書名(朕想退位:開局天子守國門。)

1係統想讓朕退位

“這不是胡鬨嘛!”

建文元年,秋季。

落葉歸根,豐收的好時節,也是北方遊牧民族南下打牙祭的好時日。

大明王朝紫禁城、建文帝寢宮乾清宮內。

初登皇位不久的建文帝朱允炆坐在皇榻上,用右手撐著一臉苦悶的腦袋,很是懊惱。

跪在不遠處的太監表情驚恐,煞白的臉上,像是剛剛受到了什麼驚嚇,額頭凝聚著汗珠,順著尖細的臉頰滴落在地上。

就在半個時辰前,還在抗擊米國前線的特種兵朱允炆,被流彈擊中,死亡,穿越到了史上最年輕的皇帝朱允炆身上。

還沒等朱允炆罵流彈不長眼,兩世朱允炆的記憶就開始融合。

直到朱允炆臉色越來越難看,麵色越來越鐵青。

此刻的大明王朝危在旦夕!

根據原先朱允炆的記憶,這一世的北元與曆史上不同,出了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在太祖駕崩末期,快速統一北部草原各部。

並且選擇在太祖駕崩之初,率領二十萬草原兒郎鐵騎南下,跨過長城邊境,分兵三路誓要攻入中原。

反觀初登帝位的朱允炆,對朝中的武將並不是很信任,在召見了方孝儒、齊泰、黃子澄三位近臣,一起合計下。

由翰林學士、當代大儒方孝儒為三軍統帥,大將軍耿炳文為副帥,統領大明五十萬將士前去迎敵。

這方孝儒雖貴為大儒,但是打仗是真不行。

不但沒能幫助大明取勝,反而多次一意孤行,不聽從副帥耿炳文的建議,主動跟富有機動力的外族騎兵在野外正麵對抗,導致大明軍隊連連敗退。

身處大後方的朱允炆在得到消息以後,一時沒緩過來,終於是氣的吐血身亡,再也沒能睜開他不爭氣的眼睛,氣死在了床上,便宜了穿越者朱允炆,接替了這贏弱的身子。

“糊塗啊,這朱允炆怎麼能這麼糊塗?”朱允炆顯得很無奈,前世隻知道朱允炆贏弱,凡事都會詢問方孝儒等文官,沒想到已經到了這種重文輕武的地方。

這家國都到了危難之際,還讓文人督軍,這明顯就是效仿宋朝,跟找死何異。

“係統綁定完成,恭喜宿主綁定天下第二係統。”

“獲得新手禮包,體製加強健身包。”

“發布第一個任務,在五十年內退位讓賢,獎勵永生!各種現代化理論知識。”

“係統?。”朱允炆身為一位現代人,對於穿越眾的標配係統,一點不意外。

反而很冷靜的開始平衡起了利弊。

永生?誰都想永生。

可是五十年之內退位?

雖然獎勵了各種現代化理論知識,但是發展需要時間,

對於當下的明朝大環境而言,皇帝退位,並不算好事。

先不說皇帝退位需要先聯係禮部,再確定皇位繼承人等等繁雜流程。…

就單看眼下,外有北元舊部,瓦剌跟韃靼的鐵騎入侵。

內還有各個藩王勢力對自己的皇位虎視眈眈。

如果朱允炆現在宣布退位,把皇位讓給誰?

四叔燕王朱棣?

燕王在原先的曆史軌跡上五次北伐,打得瓦剌不敢入侵大明,保大明北境幾十年安穩,確實很強沒有錯。

但是人家並非正統,憑什麼有這個資格坐這個皇位?

曆史上的朱棣就算在成功奪權以後,依然對外宣布自己是奉天靖難,而且還不承認動手弄死了朱允炆為什麼?

不就是怕彆人說他這個皇帝是從侄子手裡搶來的,把他朱棣比做一個強盜嗎?

但是以眼下的情況,不傳位給朱棣,又能傳給誰可保大明江山?

按照祖訓,是得傳位給自己的兒子。

但是自己的兒子才多大?

即位之後能有什麼用?

到時候如果人家燕王或者其他藩王再以國家大難之際,寧願傳位給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也不傳位給他的理由造反,或者監國,隻會讓大明江山生靈塗炭,內外兼有敵寇。

畢竟姓朱的哪個不想當皇帝?

那是身為對漢民族,對國家忠誠度極高的朱允炆不想看到的。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暫時不要退位。

等先打退北部的北元入侵,再徐徐圖之,退位這樣的大事。

反觀乾寧宮外。

黃子澄跟齊泰兩位建文三傑,在聽聞陛下被氣暈的消息以後,很早就趕到了乾寧宮外,見太醫苦著臉,搖著頭離開,心裡更是忐忑的不敢走。

他們身為朱允炆身邊的近臣親信。

一位是亦師亦友,從小就是建文帝的伴讀,對朱允炆忠肝義膽,三次建議就讓朱允炆山河儘失的忠義澄。

一位是朱元璋身邊的萬事通,欽命留下輔佐朱允炆的兵部尚書兼山河泰。

萬一朱允炆真的沒了!他們怎麼辦?

為下一位皇帝當臣子?

但是下一位皇帝又是誰?

陛下的長子朱文奎?

他才兩歲出頭,就讓他當皇帝?

這讓本就對藩王不放心的兩人很擔心。

原先計劃好的削藩還沒執行。

這個時候如果朱允炆走了,他們支持朱文奎即位,再加上北邊戰況不佳,他們相信那群藩王肯定會找借口進京,到時候誰都不能保證這些藩王沒有異心,效仿當年的董卓,借機控製應天城。

所以最好的結果就是朱允炆沒事。

這也是他們心中一直在祈禱的。

“黃大人,你說陛下應該沒事吧?”齊泰忍不住問道。

他心裡打不定注意,想找個人商量商量。

黃子澄心裡也沒底。

畢竟之前的太醫可是搖著頭出去的。

雖然沒說什麼,但是在沒看見朱允炆活著站在他麵前之前,他真心不敢保證。

“要不然齊大人你進去看看?”

齊泰狠狠的瞪了眼黃子澄。…

自古以來,大臣私闖皇帝的寢宮可是重罪。

他黃子澄怕掉腦袋,他齊泰同樣怕。

“黃大人可真會開玩笑,陛下洪福齊天,乃是聖人,自有先祖庇佑,必不可能出事,你我身為陛下的近臣,太祖留給陛下的委托重臣,怕什麼?難道黃大人覺得陛下…”

“齊泰你休要汙蔑我!”黃子澄還沒等齊泰說完,大聲嗬斥道。

這齊泰實在太可惡。

你不敢就不敢,給我黃子澄扣什麼屎盆子。

這鍋要是背上了,殺頭事小,死後估計還得挨罵,留下萬古罵名。

“嗬…”齊泰不屑的一笑,不再理會黃子澄。

黃子澄也沒再說什麼,現在顯然不是鬥嘴的時候。

應該想想如果陛下真的沒了,自己應該怎麼辦?

“嘎…”乾寧宮的大門被太監從裡麵打開。

見到黃子澄跟齊泰,眼前一亮,立馬湊了上去。

“公公,陛下他…”

太監抬起頭,瞄了兩人各一眼:“陛下讓你們進去。”

“陛下他沒事!”黃子澄跟齊泰心裡彆提有多高興。

陛下果然鴻福齊天,有先祖保佑,不可能這麼容易就仙逝。

2齊泰飄了?

想著,齊泰大步朝著乾寧宮裡麵走去,巴不得現在立馬見到活著的朱允炆才安心。

反觀黃子澄此刻卻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陛下沒事,對他來說是莫大的好消息。

他黃子澄這麼多年的伴讀沒白讀。

可是隨之而來的,必定是有關於方孝儒的討論。

自己跟方孝儒在朝堂上同為一派,必不可能看著方孝儒被陛下責怪下獄。

可要怎麼樣才能給方孝儒開脫?

把責任推給副帥耿炳文?

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

但是這次的戰報上明確標明,責任全在方孝儒,是方孝儒不聽耿炳文等武將的建議,堅持野戰,才打的敗仗。

如果這都能推卸方孝儒的責任,估摸著陛下肯定會被天下人恥笑,讓武人寒了心,保不準有人還會在這個節骨眼上起兵造反。

所以必須想到其他辦法,既能保住方孝儒,又能堵住那群武官的嘴,讓他們徹底沒話說。

“黃大人?”太監看著黃子澄。

這黃子澄平時對自己不錯,在這個太監普遍不被看到的建文元年,依舊沒給自己甩臉子。

但是當下時局不對!剛剛在裡麵陛下的眼神可是想要殺人的,如果現在黃子澄還在這裡磨磨嘰嘰,到時候牽連到了自己,都得死!

“黃學士,您身位陛下的伴讀,當下的翰林學士,還請您快些去找陛下。”

黃子澄沒理會太監,站在門外尋思良久。

目前來看,唯一對策是找人先頂替方孝儒,打贏這場仗。

最好這人還不能是武官,得是文官。

這樣一來日後文官依舊能壓武官一頭。

至於方孝儒,完全可以等打完仗回來先貶為庶人,等日後時局成熟,自己再跟陛下諫言,以陛下對方孝儒的喜愛程度,招回方孝儒,重新為朝廷效力一點不難。…

“嗯,就這麼辦。”黃子澄想明白後,也是大步朝著乾寧宮內走去。

“滾!”還沒見到朱允炆,黃子澄就聽到了裡麵傳出來的怒吼聲。

原本輕盈歡快的腳步逐漸重了起來,緩慢往裡麵走了沒一會。

終於見到了朱允炆跟齊泰。

此刻的朱允炆沒穿龍袍,很是隨意的坐在皇榻上。

齊泰一臉臃腫的跪在不遠處,一句話不敢說。

“這什麼情況?齊泰被打了?皇上怎麼會動手?”

黃子澄想不明白齊泰為什麼會挨打。

朱允炆為什麼氣到會動手打人。

畢竟從前的陛下可不會動手,罵都是少數

至於朱允炆為什麼打齊泰?

隻是因為這人傑太優秀!

一進來。

朱允炆抱著試探試探的態度,想看看這齊泰到底像不像曆史上那樣豬腦子,幾次給朱允炆幫倒忙。

就問他:“當下時局該怎麼辦。”

剛開始這貨說的還挺好。

勸自己應該換掉統帥方孝儒,讓他下獄。

可之後說到要讓他齊泰去邊關替換方孝儒的時候!

朱允炆真心忍不住了。

他齊泰是個什麼東西?

建文年間三大大聰明之一!

後人口中方孝儒、黃子澄、齊泰得一者必亡國的頂尖人才。

這要是放到後世,送去米國,估摸著不出一個月,米國就得向世界宣戰的恨人!

現在既然向自己諫言送他去換掉方孝儒?

是什麼給你齊泰,齊尚書的勇氣?

你自以為是的那點軍事才能嗎?

反正朱允炆是真心不信齊秦有什麼軍事才能。

不然到了建文後期,為什麼會打不過人家朱棣?

人家冠軍侯霍去病可以幾千鐵騎馳騁草原。

可他齊泰,給他一萬的鐵騎,估計都沒人家霍去病一半的功績。

現在讓這樣的人去接替方孝儒?

朱允炆恐怕是怕大明王朝死的不夠快。

讓一個大傻子換這個二傻子。

“陛下?”黃子澄輕聲喊了聲,他有些謊,語氣也就虛了點。

朱允炆抬頭看向他。

黃子澄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這眼神裡有殺氣。

朱允炆想殺自己?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自己可是他的伴讀,當下的近臣。

肯定是自己感覺錯了,他!朱允炆,根本不可能會想殺自己。

“你過來。”朱允炆喊了聲。

在聽完齊泰的誇誇其談以後,對於跟齊泰齊名的黃子澄大聰明,已經不抱任何幻想,反而想動手,乾掉這個自己身邊的鐵廢物。

可是正如之前齊泰所說,當下時局動蕩。

前線還在打仗。

這黃子澄雖然很多方麵不行,但是在儒家那群儒生中間還有點名聲,能夠鎮一下朝堂。

當下砍了他,還不是時候。

“陛下…”黃子澄來到朱允炆跟前,腿有些軟。

心裡怕極了。…

就怕朱允炆像打齊秦一樣,給自己臉也打腫了。

那以後出去還怎麼見人?

說被陛下打的?

怕是有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隻能咬著牙,硬挺著,頂多說是自己走路摔的。

“跪下!”朱允炆很威嚴的說了句。

黃子澄腿一軟,直接就跪下了。

“啪…”朱允炆動手了。

直到把黃子澄這位大聰明的臉,扇得跟齊泰差不多還沒停手。

本來是想放過黃子澄的。

但是看這家夥被自己的前身那麼看重,飽讀了這麼多詩書,但是卻這麼膽小懦弱,真心忍不住動手。

“陛下停手吧,黃兄留著還有用。”邊上的齊泰用一種臃腫的語氣喊道。

黃子澄滿懷感激的看了眼齊秦。

對自己之前在門外的所作所為深表歉意。

這齊泰能處!是條漢子。

“算了!”朱允炆甩了甩手,也算是打累了,收回手,坐回到自己的皇榻上,看著跪在自己跟前的黃子澄、齊泰。

“來,你們兩個都在了,現在一起給朕說說,當下朕該怎麼辦?”

“陛下,臣之前說的都是大實話!應該派遣臣去替換方學士,臣必定不會辜負陛下重托,把北方蠻子趕出我大明土地。”齊泰挨完打依舊不長記性,反而因為黃子澄在場,更加有了底氣,更大聲的喊道。

語氣確實臃腫了點,但是慷慨激揚的模樣,能證明,這確實是個忠臣,隻是這智商可能是真不行,不然也不會盲目的自信,當一位普信男。

“算了,這廝靠不住。”朱允炆扭頭看向黃子澄。

黃子澄身體一直緊繃著,很緊張。

這會看見朱允炆看向自己,猜測是想讓自己表態。

跟齊泰一起力挺齊泰替換方孝儒,為陛下保住陛下的近臣親信之一。

“臣黃子澄鬥膽諫言,齊尚書說的對!陛下可讓齊尚書替換方學士。”

朱允炆聽完兩人的諫言,摸著下巴尋思著。

說實話,他覺得齊泰說的話有前半句是對的。

當下時局動蕩。

外族窺視我華夏土地。

前線還有方孝儒這個坑貨。

內還有各個叔叔藩王們對自己的皇位虎視眈眈。

如果自己繼續讓方孝儒指揮三軍,外族必定攻破大明防線,大明土地必定生靈塗炭。

最後很可能會演變成五胡亂華,饑行遍野,食不果腹,血屍滿地的場景。

他朱允炆雖然身為穿越眾,不是這個朝代的人,但是穿越前是軍人。

對於那份愛國的情懷永遠不變。

一直以自己是位中國人,漢族感到自豪。

也就決不允許外族踐踏我漢人的江山土地半步。

所以當務之急應該是找人替換掉方孝儒,方大聰明。

就算陣前換帥是大忌也得換,畢竟再讓方孝儒這麼打下去,大明亡已。

“嗯,兩位愛卿說的對,那麼除了齊大人之外,兩位愛卿還有其他好的人選沒有?”…

齊泰扭頭看了眼黃子澄。

兩人心裡心知肚明,現在可能跟自己猜的差不多。

朱允炆想保住方孝儒。

當然,齊泰已經試過一次讓自己替換方孝儒。

結果挨打了。

顯然陛下是看不上自己。

也就為了不讓自己被打的更慘,咬著牙講道:“陛下!要不然就讓黃學士去前線輔佐方學士。”

3天之守國門。

黃子澄難以置信的瞪大眼睛,看向邊上的齊泰。

他有幾分本事,他自己可太清楚了。

和那位自信到賽似諸葛孔明的方孝儒不同。

黃子澄有點自知之明。

現在就連方孝儒都不行,自己上去能乾什麼?

搬磚估計都費勁,更彆說率兵打仗,持劍砍人這等要命的大事。

至於朱允炆聽了齊泰的話,站起來直接給了齊泰一大嘴巴子。

這齊泰果然腦子有問題,這大聰明絕對沒辜負了他的美名。

當下時局,你齊泰身為兵部尚書,打仗總比他黃子澄一位學士厲害吧?

你兵部尚書都不行了!還讓他一個讀書人去領兵?

你腦子裡怕是裝了大糞!

“陛下…”黃子澄見到齊泰又挨打,跪在邊上心裡更慌了。

這陛下到底幾個意思?

你說事就說事。

現在沒事就虐待我跟齊泰乾什麼?

難道是我跟齊泰的個人分量都還不夠?

“不行!你們兩個都不行,得讓其他人來。”朱允炆沒好氣的講道。

黃子澄心裡一驚!

果然,是自己兩個人的份量不夠。

陛下還想再拉其他人下水。

可拉誰好呢?

現在看朱允炆的態度,應該是想打勝戰。

所以朝廷裡那群跟自己一樣,靠嘴皮子打仗的文臣肯定不行,得全部排除在外。

縮小範圍也就剩下那群武將。

可是這群武將裡誰最厲害?誰最有領兵的才能?還能對自己威脅最小?誰最後打贏了還能替方孝儒說話,保住方孝儒?

黃子澄因為過度緊張,暫時還想不到。

反觀朱允炆,好似早就看穿了黃子澄的想法。

上去就是一嘴巴子,扇的黃子澄齜牙咧嘴。

“朕告訴你們!這次要是還繼續輸下去,你們兩個都得給我死!天王老子都保不住你們。”

朱允炆很生氣。

這都快要亡國了。

這兩人還在這裡磨磨嘰嘰的!

難道是覺得這個國家沒了?你們還能有當下的地位不成?

至於齊泰,在見到黃子澄被打後,也顧不得保不保方孝儒,先保住自己才最重要,也就立馬想到了一個人。

“陛下,臣覺得宋忠,宋大人可行。”

“不行!宋大人身為錦衣衛指揮使,咱京城的護衛還需要宋大人保護,以臣看,李景隆李大人最為合適!”黃子澄立馬回過頭來有些著急的說道。

雖然宋忠能領兵,但是在他黃子澄看來,身為太祖留給朱允炆的重臣李景隆更加合適,跟自己的關係更是不錯。…

再加上李景隆的領兵才能也還行。

當下就應該重用李景隆。

“李景隆?”朱允炆人聽傻了。

不說這李景隆,朱允炆自己還想不起來。

現在黃子澄一提到李景隆,就不得不說這位大明戰神之一,還是將門之後的皇親國戚李景隆。

在兵力優勢於燕王朱棣的情況下,被打的兵敗而歸。

要不是占著皇親國戚的身份,估計早就被拖出去砍了頭。

至於後世說這人有領兵才華,對此朱允炆不敢賭。

當下如果走錯就是國破家亡。

他可以對自己不負責,但是絕對不允許對這個國家,對整個民族不負責。

所以!朱允炆再次給了黃子澄一巴掌。

黃子澄被扇的有些懵。

回想起過去的朱允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