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4曹魏穿越成皇帝?開局就退位?(2 / 2)

求求你們彆還錢 盜涼人 17657 字 9個月前

那可是對自己客客氣氣的。

從來不對自己動手,永遠都是禮賢下士的態度。

可現在怎麼生了一場病,就變性了?

不但對自己輕則動手,重也動手,完全像是變了個人一樣。

“你還我過去的陛下!”黃子澄在心裡呐喊著。

朱允炆可沒空理會黃子澄。

重新坐好後,繼續尋思起了人選。

當下大明王朝最能打的是誰?

那肯定是自己的叔叔朱棣。

要不是曆史稍稍發生了改變。

北方的外族快速統一,並且入侵大明。

當下估摸著朱棣已經在造反的路上,隨時準備把自己趕下皇位。

“你們說我四叔燕王朱棣怎麼樣?”

“!!!”齊泰跟黃子澄同時一驚。

實在沒想到朱允炆會說出這個名字。

就算曆史發生了改變,但是兩人依舊是想著要削藩的。

現在如果重用朱棣,等他拿了更多的軍功。

日後削藩怎麼辦?

會不會有更多的將士投靠朱棣?

到時候鎮壓不住,朱棣造反了怎麼辦?

“不可啊陛下!絕對不能去讓燕王領兵!”齊泰率先喊了出來。

黃子澄在邊上細細想了會:“陛下,臣聽聞燕王最近好像惹上了邪祟之物,精神變得不正常,就算當下去懇求燕王領兵,恐怕燕王也是無能為力。”

“邪祟之物?精神不正常?”朱允炆想到了什麼。

還記得沒穿越前,曆史上記載。

燕王朱棣,為了偷偷造反,減少朱允炆對他的懷疑,就曾今有過裝瘋賣傻一說。

現在給自己來這一出,難道說他燕王早就猜到朱允炆可能會懇求他?讓他出兵鎮壓北方外族?

還是說這位燕王另外有所圖,在圖謀更大的東西?

“不可能,燕王不可能這麼傻,這明明是一件對他有利的事,他不可能裝瘋賣傻。”朱允炆搖了搖腦袋。

繼續深思了片刻。

好似猜到了什麼。

如果朱棣是在等外族攻破長城防線,進入中原地帶。

他再以天神之姿,領兵大破賊寇,會不會比他守住關口,打贏這次戰役更能讓天下人知曉他朱棣?…

更能讓原先的朱允炆不敢動他?

甚至如果威望足夠,他還能以靖難的借口,提前起兵入主京城,乾掉原先在前線指揮失利的方孝儒,然後再以奇怪的借口弄死自己!提前讓他當皇帝?

“嘶…”朱允炆倒吸一口涼氣。

他確實想在打退外族入侵以後退位沒錯。

但是還不想死。

這好不容易重生一會,要是還沒乾什麼,或者爽一下,就莫名其妙的死了,也不知道下輩子會投胎到哪裡去。

再加上他絕對不能讓外族攻破防線。

畢竟他還是不敢賭。

如果外族突破了大明將士們的防線,他朱棣沒守住怎麼辦?

提前迎接滿清政權?

開什麼玩笑,我大明就這麼不堪一擊?

“不行,看樣子我這四叔依舊很讓人不放心。”朱允炆否定了自己原先的想法。

思來想去,好像隻剩下一條路。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4朕要帶著大聰明去送死?

“陛下說什麼?”齊泰以為自己聽錯了,再問了一句。

畢竟朱允炆在眾人的印象裡很弱。

武力值太弱了。

怎麼可能會想著親自上戰場。

“朕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朱允炆這次的音調提高了不少。

當下!他不得不這麼做。

四叔燕王朱棣靠不住。

早先跟隨太祖打天下的優秀將領們,自從自己的老爹朱標去世以後,都被殺瘋了的太祖朱元璋連根拔起,剩下的這批人好像真沒一個拿得出手的。

至於其他叔叔、藩王。

估摸著都抱著跟朱棣同樣的想法。

就怕到時候在前線立了功,自己這個大侄子翻臉不認人,回頭就給人家砍了,抄家,削藩。

“陛下不可啊!你乃萬金之軀,怎麼能去那種地方!”黃子澄大聲勸道。

他是真心不想讓朱允炆去前線。

畢竟那地方戰火連天。

萬一一個鬨不好,朱允炆這柔弱的身體,還真就得死在前線。

之後他們這些臣子該怎麼辦?

萬一藩王借機這個時候起義了怎麼辦?

這好不容易見到活著的朱允炆,可不能讓他再死過去。

“都彆說了,朕意已決,朕要去前線,誰要是敢攔著,朕誅他滿門,十族!”朱允炆大聲講道。

他去前線,除了要守住國門之外,還有一點自己的小心思。

如果自己這次在前線遇上點小麻煩。

受個小傷什麼的,自己這個當皇帝的是不是就需要好生休養一下?

在修養的這段時間,他完全可以讓那些叔叔們乾點事。

就好比朱棣…

呸!

好比其他個叔叔們,但凡在這時候,見到自己受傷,子嗣年幼,都應該有點小心思吧?

到時候自己再看看誰最強,在不霍亂中原的情況下,以自己有傷不能治理國家,子嗣年幼為由的前提下,直接傳位給這位叔叔或者藩王。…

即不會讓天下大亂,也不會有人覺得有什麼不妥。

至於我朱允炆。

在退位之後成功完成了係統的任務,正式成為一位擁有係統的穿越眾,高興了可以為國效力,不高興了還能享清福,得永生豈不美哉。

“不愧是我!”朱允炆越想心裡越高興。

這天子守國門守定了。

至於齊泰跟黃子澄?

你們不是不想讓朕去嗎?

你們不是怕朕戰死殺場嗎?

那你們就跟朕一起去。

到時候如果你們死在戰場上。

我朱允炆也算是為大明王朝除害。

“陛下…真的不可啊…”齊泰冒死諫言。

黃子澄在邊上嚇的有些不敢說話。

總感覺如果自己說話了,朱允炆還會給自己一巴掌。

自己這臉自從見了朱允炆以後,就一直疼的厲害,就算現在跪著不動,臉上依舊火辣辣的疼。

難受!委屈!想哭!但是不敢。

“啪!”朱允炆反手給了齊泰一巴掌。

黃子澄心裡僥幸的想著,辛虧自己沒出言。

“啪…”朱允炆反手也給了黃子澄一巴掌。

畢竟這兩人都是人傑。

打了齊泰不打你黃子澄,後人會怎麼評價我朱允炆?

說我偏袒你黃子澄?隻打齊泰這大聰明,不打你黃子澄大聰明?

辦不到,一點都辦不到。

“皇上!臣真的知道錯了,求求陛下彆再打臣了。”黃子澄這次委屈壞了。

自己都已經沒說話,你朱允炆就不能當個人嗎?

沒看見我都快成豬頭了嗎?還打?疼不在你身上是吧?

“行,那我不打你了。”朱允炆回身坐下。

齊秦咬著牙還想說話。

黃子澄也顧不得多年友誼,趕忙喊道:“臣同意陛下禦駕親征!”

“不行…我…”

“滾吧你。”黃子澄不知道哪來的勇氣,起身就是給齊泰一腳,踹的他整個人側翻了過去。

齊泰眼見黃子澄敢跟自己動手,先是看了眼朱允炆,在得到朱允炆的眼神許可過後,也是擼起袖子要乾架。

雙方很快就在朱允炆麵前掐了起來。

朱允炆很淡定的朝著外麵走去。

太監見到朱允炆出來,偷摸的瞅了眼裡麵,沒多嘴。

朱允炆站在乾清宮外。

當下是秋季,院子裡的有很多的落葉,個彆太監拿著掃帚在院子裡清掃。

秋風拂過,有些冷但是也是秋收的好時節。

來年百姓們能不能吃飽飯,能不能有糧食過冬,都得靠當下的糧食生產多少而定。

這個時候要是放外族進中原,打仗可能死不了多少人,但是冬季會凍死,餓死很多人。

這是朱允炆不想看見的。

隻是此刻朱允炆依舊有些恍惚。

莫名其妙的穿越了。

莫名其妙的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皇帝。

隻是這皇帝好像比曆史上的更難當。

當下大明王朝內憂外患。…

而我朱允炆身邊,除了齊泰跟黃子澄這兩個大聰明之外,還真找不到誰可以重用。

“陛下。”過了許久,齊泰跟黃子澄出來了。

看兩人的樣子,應該是齊泰打贏了。

畢竟黃子澄站在那裡有些不敢說話的樣子,應該是認慫。

“朕打算帶你們兩個一起上戰場。”朱允炆沒有問兩人掐架的事,直接明說。

我朱允炆不但要自己去前線,還要帶著你們兩個大聰明一起去。

就問你們怕不怕!

“我…”黃子澄略顯猶豫。

邊上的齊泰嗬斥道:“怎麼?平時見你對陛下說自己有多麼多麼忠心,現在到了我大明王朝需要你的時候,你打退堂鼓了?”

黃子澄回頭瞪了眼齊泰。

他黃子澄倒不是怕跟隨陛下上戰場。

隻是怕這大後方如果自己這些人都出去了,其他藩王會不會借此奪取應天城,擁兵稱帝。

“陛下,臣倒不是怕跟陛下去打仗,而是怕某些人,趁機對陛下的皇位行不軌之事。”

“哈哈哈…”朱允炆笑了。

這黃子澄雖然被後世人稱之為大聰明,對自己倒是很忠心,在這種時候還想著自己這個皇位的事情。

當然了,他朱允炆怕人謀反?

當然不怕。

巴不得有人謀反。

最好還是位實力強勁的藩王。

隻要占了南京城,還能讓其他藩王服軟。

等他朱允炆平定了外族回了第一個投降,第一個為這位藩王搖旗呐喊。

“陛下,黃學士說的不無道理,要不然讓臣跟黃學士一起增援方學士,陛下守在南京城等待好消息如何?”齊泰借機勸道。

“啪…”朱允炆毫不猶豫,給了齊泰一巴掌。

這齊泰嘴怎麼能這麼硬!

沒看見人家黃子澄,被自己打幾下,就學乖了很多嗎?

你齊泰就不能學著點人家黃子澄?

之前忘記朱允炆是怎麼被方孝儒氣死的了?

還敢讓我在後方等你們的好消息,你恐怕是想我再被氣死一次。

“陛下我錯了!”黃子澄這次眼見曹魏看向自己,直接就跪下了。

隻因這巴掌太疼了。

朱允炆這次倒是沒想打他。

隻是寬慰的講道:“朕的南京城由朕的子民來守護,朕不相信朕的那些叔叔,在朕抵禦外族的時候會造反!”

“這…”黃子澄不知道該怎麼勸。

現在朱允炆已經算是下定了決心要禦駕親征。

如果自己還在一味的說有人要造反,算不算破壞陛下跟那些藩王親戚們的關係?

還是說陛下之所以說這話,就是講給那些藩王聽的?

意思是說他朱允炆這是在為民族,為大明王朝去的前線,你們這些藩王不幫忙也就算了,誰要是敢在這個時候造反,那就是大不敬。

畢竟朱元璋才過世不久。

他之前為朱允炆的鋪墊還在。…

當下這群藩王聽了朱允炆這話,多多少少會注意一點,不敢太明目張膽。

“高,陛下這招實在太高了,我必須要幫陛下把這話傳出去。”

5我是朱家人。

“好了,朕意已決,明日早朝,朕就要宣布禦駕親征,天子守國門,希望兩位愛卿到時候在朝堂之上,可千萬不要亂說。”朱允炆臉上閃過一絲殺念。

這是戰場上遺留下來的後遺症。

麵對敵人,除了弄死他,沒有任何其他想法。

“臣明…明白。”黃子澄很害怕。

“好了,都回去準備吧。”朱允炆轉身回了宮殿。

黃子澄跟齊泰對視了眼,離開了皇宮。

“齊兄,你有沒有感覺皇上他,自從病了以後,好像跟從前有些不一樣?”黃子澄詢問道。

他感覺現在朱允炆是假的。

怎麼可能有人在病一場以後,就性格大變。

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

“黃兄這話可不能亂說,就算你跟我是皇上的近臣,也不能亂說這樣的胡話。”齊泰朝後退了半步,四處張望,就怕黃子澄的話被誰聽見。

到時候告到朱允炆那裡去,連累了自己。

“齊兄就你這膽子!能吃上四菜一湯不?”黃子澄嘲諷道。

齊泰聽這話,感覺黃子澄在嘲諷自己。

舉起拳頭就要乾他。

黃子澄怒斥了句“有辱斯文!”,轉身就跑。

齊泰不屑的一笑,回了自己的府邸。

反觀此刻的朱允炆。

遇上了人生大敵之一。

朱允炆幕後的女人。

也是朱允炆的生母,朱標的妻子,大明王朝的第一位皇太後。

呂氏。

“陛下,哀家聽聞你要禦駕親征,是不是真的?”呂氏坐在朱允炆的床邊上問道。

朱允炆看著這位自己這一世的母親。

上一世他不是孤兒,但是因為常年在外為國家做貢獻,很少能夠體會到母愛。

此刻在呂氏身上他感覺到了。

根據原先朱允炆的記憶。

這呂氏對朱允炆是真的好。

放在後世,就差把媽寶男這個名號扣在朱允炆頭上。

“母…母後…”朱允炆叫的有些不利索,主要是有些生分,而且這呂氏還很年輕。

放在後世,不能算老,反而到了盛開過後,讓人憐惜的年紀。

“跟哀家說說,為什麼要禦駕親征?”呂氏問道。

在她看來,朱允炆禦駕親征非常奇怪。

以自家朱允炆這膽小的性子,怎麼可能會選擇禦駕親征?

肯定是有人在背後蠱惑。

難道是黃子澄?還是齊秦?

齊秦的可能性很大。

黃子澄?算了吧,儒生,懦弱的很。

“母後,朕要禦駕親征是要做給天下人看,國家大難之際,是朕選錯了人,讓方孝儒這個儒生統帥三軍,導致大軍連連敗退,所以需要朕去挽回自己的顏麵,不能讓天下人小看了朕。”對於呂氏,朱允炆選擇說謊。…

這人是自己的生母。

他不想讓母親擔心。

所以不可能把內心的真實想法說出來。

畢竟天底下沒有哪個母親,真的願意看著自己一手放在手心捧著長大的孩子,去戰場上跟那群豺狼虎豹拚個你死我活。

“陛下長大了。”呂氏沒想到朱允炆會說出這樣的話來,隻感覺這個曾經懦弱的孩子好像不再懦弱了。

生為他的母親,他很高興。

至少這人有了獨當一麵的勇氣。

可她依舊不希望朱允炆上戰場。

寧願看著他一直懦弱下去,也不願意白發人送黑發人。

“但是哀家依舊不同意陛下禦駕親征。”

“朕意已決,還請母後不要阻攔。”朱允炆站了起來,又開始了那套大明王朝當下,我朱允炆最大的派頭。

呂氏沒說話,沉默了。

朱允炆實在有些不忍心,回頭握著呂氏的手,講道:“母後,我向你保證,我現在就算上了戰場也是有能力保護自己的,不信你跟我去外麵看,我也是朱家的子孫,我也能夠舞刀弄槍。”

呂氏聽完,根本不信。

這孩子是她看著長大的。

從小就不喜歡舞刀弄槍,愛讀書。

更彆說武功了得。

估計讓他出去跑個一千米都得氣喘籲籲。

“好了,彆鬨了,陛下這病剛好,先養身子。”

“母後你還真彆不信,我現在真是高手!”朱允炆作勢,就要朝著外麵走去。

呂氏無奈的搖了搖頭,跟著朱允炆來到坤寧宮外。

朱允炆讓小太監拿來一把普通的長槍。

如果是之前的朱允炆,那身子骨,是真的不可能舞得動這長槍。

但是當下的朱允炆不同。

在使用了係統贈送的體質加強健身包以後。

原先隻有30的體質一下子來到了60點。

後期還能無限期成長。

再加上前世當兵時期,跟某個行家學過一段時期的槍法,雖然算不上出生入化,人槍合一。

但是至少不算個菜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錢。

“母後看好了!”朱允炆大吼了聲,開始舞槍。

呂氏越看越心驚,表情卻沒什麼變化,隻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這還是自家弱不經風的朱允炆嗎?

這槍法,雖然看起來抵不上當初的朱元璋時期的某些大將,可對比一些小將已經不遑多讓。

“怎麼樣母後?朕沒騙你吧。”朱允炆舞完槍,把槍一甩,丟給了不遠處的小太監,一臉笑盈盈的走向呂氏。

呂氏看著滿頭大汗的朱允炆,有些心疼的取出手帕,為他擦汗的同時,問道:“陛下真的要去?沒有回旋的餘地了?”

“母後放心,我答應你的,會活著回來,就一定會活著回來。”朱允炆講道。

“嗯,那哀家相信你。”呂氏沒有再反對下去。

畢竟現在他朱允炆是皇帝。

就算自己是他的生母又如何?

難道他這個皇帝就不要麵子?

被自己這麼一味的不同意,以後在那些大臣麵前哪來的威嚴可言?

“謝謝母後。”朱允炆跟呂氏回了屋簷下。

一起共進晚餐過後,更尷尬的事來了。

朱允炆的唯一皇後馬氏來到乾清宮。

看樣子是想要睡朱允炆。

朱允炆很緊張,畢竟第一次睡皇後。

但是在對方的引導下,很快乾完了該乾的事。

直到次日早朝。

才被太監喚醒,讓馬氏跟幾個水嫩的小宮女替自己換上了金燦燦的龍袍,這才走向了金鑾殿。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出現,皇座下的百官群臣齊聲呐喊。

朱允炆掃視了眼,目測人數在兩百人左右。

“這就是大明王朝的底蘊嗎?”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