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場考試通常不會偏離儒家經典的範圍,都不用秦扶清做預測,這是肯定的。
每個立誌科舉的都會把儒家經典背的滾瓜爛熟,至於各家經典翻譯,也都有所了解,可以儒家經典為文,又與照抄或是翻譯儒家經典不同,而是需要寫出自己的見解來。
從鄉試開始,科舉就不考死記硬背了,而是考隨機應變,考考生對學問的掌握和應用能力。
除了要熟悉儒家經典以外,還要求考生平日裡有自己的想法,能用先賢之風表達出來。
這對秦扶清來說並不算難,做詩和經義都沒有太大的限製,時間有三天,他無需著急,養精蓄銳,先在草紙上答題,再細心騰挪,這才是取得高分的秘訣。
前世高考時,老師們總是諄諄教誨,提點字體在高中中的重要性。
實際上在古代科舉考試裡,字跡和字的正確率,也會影響成績。
試想啊,把兩份相同答案的試卷放在皇帝麵前,一份寫的如雞走狗爬,一份寫的工整乾淨,皇帝會選哪一份呢。
秦扶清一直都很注重練字,為了科舉,他還特意練了楷書,力爭做到正而有型。
其實對他來說,三天時間就答這麼些題,還沒有前世高考兩個半小時答完試卷還要寫一篇八百字的作文來的緊急。
不過毛筆字和後世的字不一樣,寫不快,文章也沒那麼好作,有的人花了兩天半時間做好文章,剩下半天閒著時又想到了更好的答案,改不改心裡都有遺憾。
秦扶清用前兩日答好題,其他時間用來修改,改到確實找不到可改的地方了,他才靜心休息片刻,養好精神,開始抄寫。
考完第一場,就來到了第二場,第一場考四書,那第二場就考五經,以五經一道,試誥、表、詔、判一道。
時間依舊是三日。
這三日,秦扶清依舊如同第一場那般,前兩日作答,改到極致,然後抄寫。
考到第五六日時,就有人開始繃不住了。
在號舍這麼大點活動空間,吃喝拉撒睡都有人專門盯著,吃不好睡不好,還要浪費腦細胞,一些身體不太好的讀書人,被晝夜溫差擊倒,上吐下瀉,壓根無法再答題。
這樣的人,就會被官兵給帶下去,當然,並不會趕他們出考場。
考試一日不結束,貢院大門就不會打開。
彆說人了,就是一隻蒼蠅飛出去,都要被檢查三兩遍。
秦扶清為生病的夥計默哀三秒,再一次擔心起二哥的身體。
他倒還好,除了有些著急,身體感覺良好,這麼多年鍛煉身體的習慣可不是白養成的。
就是平日裡活動空間大,如今猛地被關在狹小空間裡,實在難受。
等到第三場考試時,大家精神又鬆懈了些,想到快要出考場了,再怎麼不舒服也要咬牙把最後一場考完。
第三場考試,是五道結合經學理論對時下發生的時事政務發表議論或是見解。
一問,自昔有天下者,各有所尚。夏之忠,商之質,周之文,其尚各殊,其人君故欲以所尚率天下乎?抑因時勢人情之自然而從之乎?三代以降,若漢唐宋,傳國皆數百年,其所尚亦可推而知乎?或謂西漢尚經術,東漢尚風節,二者果孰優乎?宋道術文章名於世,非東漢所及,而風節之美,乃有愧於東漢,何耶?唐世忠臣節士,後先相望,或以為太宗好諫諍,故感發使然,其果然歟?然則欲變風俗,使尚忠義、有節操,蓋為治之急務,行何道而可以致之歟?顧明言之。
二問,為治者固不可先利,而食貨不可闕然。孔孟言治道必首仁義,豈仁義固有自然之利歟?後世以聖賢之說為迂,然求利太深者,必失其利,豈非專利者必有害歟?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免租之詔屢見,而除田租不征者十有一年,宜其貧也。而太倉有腐粟,錢貫朽而不可較,國與民皆富,何歟?武帝之時,言利至詳,國不富實,海內虛耗,又何歟?聖上嗣位,取法漢文,免田租,除逋負,恩惠至厚,抑富民足國之方尚有可言歟?
三問,董子曰:“郡守、縣令,民之師帥。”人君愛民,必慎擇守令。漢之時如龔遂、黃霸之為守,卓茂、魯恭之為令,皆然表見稱於史。賢才代不乏人,使諸君子任銓選之職,果何法而儘得龔、黃、卓、魯其人以任郡縣之寄乎?使諸君子將有郡縣之寄,果何為而可以如龔、黃、卓、魯之為乎?他日之設施,即今日之所蘊蓄也,顧陳其說。
還有四問五問等。
每道題都有不同的針對,比如這第一問問政國家君王的喜好對國風的影響,第二道題又和民生有關,第三題與選賢舉能有關。
從君王問到百姓再問到官員,每一道都是國家命脈之相關。
而這也是秦扶清最喜歡的題。
當官為了啥,不就是為國為民為自己嗎?
身為臣子,糾正君王的錯誤,做對百姓好的事情,為百官之表率,這才是好的吧?
秦扶清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覺得第三場考試倒是比前兩場快樂一些。
等到第九日,謄寫好試卷,再做檢查,沒有什麼缺漏,秦扶清就開始交卷了。
等著放考生離開,他忍不住摸自己臉上的胡須,都長長了!
可惡,他還不想留胡子啊。
再說這些天冷熱交替,身上也出了一些汗,隻覺得臭不可聞,想著往年考試後都有蘇木陪著去搓澡,今年卻不見好友蹤影,又覺得有些思念。
鄉試放榜快,最快在八月底就能有結果。各省鄉試錄取是有名額的,而且名額不一定。
譬如青州,每年鄉試中舉名額在百人以上,而在秦扶清這裡,他們省每年考上舉人的不過三四十人。
這其中差距,一是和當地文教有關,二是和省規模大小以及人數有關。
因此,考官們在閱卷之後,需要嚴格按照各省的錄取名額確定錄取人員的名單,不得隨意增減,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按照慣例,考官們閱卷以後就要對外宣布錄取名單,這就是放榜。
考完結束後,許多考生都未離開平陽府,而是選擇在這裡等候放榜。
平陽府參考人數不多,閱卷也快,快則九天慢則十五天就能知道自己有沒有中舉,大家都樂意在平陽府多待些時日,就算沒有放榜,也能在這裡養養身子,遊玩一番。
平陽府的風月場所可比安溪縣多太多了,燈紅酒綠好不熱鬨。
秦扶清三人肯定不會湊這熱鬨,考完出來那日,三人同去泡澡,回家後吃飯連睡兩天。
秦扶義雖然撐過考試,可過程中還是發燒了,答題難免受到影響,出考場時,他臉色煞白難看極了,秦扶清還好生安慰一番。
休養幾日後,秦扶義的病好了大半,整個人無精打采的。
秦扶清見平陽府接連都是好天氣,碰巧秋季又是桂花菊花開放的季節,很多讀書人都會選擇去爬山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