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越近,年味越濃。
鄉裡有小販推著獨輪車,上麵擺滿各式小玩意,有女子用的頭花、針線頂針還有孩童的玩具。此時許多玩具都是用木頭做的,有木風車,小提燈,最受歡迎的是臘鼓。
紙做的鼓麵,上麵塗厚厚一層臘,不容易破損,十幾文錢一個,不算便宜,隻有家中孩子少,又或者哪個孩子受寵些,才有可能得到一個臘鼓。
買回去後家裡人搓麻繩,穿過鼓兩邊的鼻子,固定在小孩腰間,孩子們邦邦地用手敲著臘鼓,在村裡跑來跑去,很是熱鬨。
秦扶清瞧見這副熱鬨情形,想著給家裡弟妹買兩個回去,待拿著臘鼓回到家中,才發覺家裡最小的驢娃子都過十歲了。
哪裡還稀罕玩這些呢。
幸好三姑奶奶有幾個小重孫子孫女,秦扶清又讓秦行多買幾個回來,小孩子們一人綁一個鼓,能在家裡從早敲到晚。
小時候都盼著過年,因為小孩子過年不用乾活,隻需要儘情享受過年的歡樂。
家中閒置房屋用來放各種炸貨,炸的金黃酥脆的小魚,是從隔壁村買來的。隔壁村裡有幾個水塘,有人養了魚,年前不怎麼下雨,河溝乾了小半,便乾脆把水放乾,裡頭的魚貨撈出來,趁著過年賣一筆。
秋天打過一次魚,大魚幾乎都沒了,隻剩下小魚,大多是不過中指長的小白條。
以前秦家窮的時候,秦家男人總是會下河溝摸小魚,刺多肉少,若是用油煎炸一遍,便酥脆可口,對農家來說也是難得的美食。
現在日子好了,家裡吃得起大魚,可鄭氏還是買回來小半筐拇指長的白條,擠出內臟,無需去鱗,醃製過後用油炸一遍。裝炸小魚的竹筐洗曬乾淨,上,省得有貓鼠貪吃糟蹋東西。
秦木橋喜歡吃炸小魚,閒著沒事打點酒來,光是吃小魚他都能喝二兩。
除了炸小魚,還有各種丸子,蘿卜丸子,肉丸子,炸大肉。
炸大肉,誰家殺豬了,秦家就去買上好的五花肉回來,用蜂蜜醃製,放油鍋裡炸出酥皮來,吃的時候就紅燜,做出來的肉沒牙的老人家也能吃不少。
家中除了沒有牛肉,其他水裡遊的天上飛得,肉實在太多了。
就算是對平時不斷肉的秦家孩子來說,過年也是難得一見品嘗美食的機會。更彆說成日吃粗糧野菜的王家孩子,三姑奶奶夫家姓王。
每次廚房裡炸東西,外頭都能圍一圈小饞貓。
為了分散他們注意力,秦扶清用炸好的丸子引誘他們讀書,誰認字多認字快,就能優先吃到丸子。
秦家孩子在智商這方麵,沒有特彆差的,就算是小時候沒讀過書的大哥虎頭,長大後也能學會讀書寫字。
奈何家中有個名副其實的學渣,那就是驢娃子。
此子心性不定,屁股長釘,鎖頭小時候也調皮,不過他聽秦扶清的話呀,也知道幫家中分擔家務,是個難得的乖巧孩子。
可有驢娃子的時候,秦家條件已經不算差了,秦家其他孩子也都長大了。
隻有驢娃子這麼一個幺兒,被大人當成眼珠子一樣疼著,也不要他乾活,隻一個勁催著叫他像哥哥姐姐們一樣好好讀書。
這孩子的叛逆心就被催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