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奇裝異服(1 / 2)

縣城的商貿發展剛剛起步,小攤小販隻在主路周圍活動,川州就不一樣了,隨處可見攬客吆喝的攤販。

“大妹子!剛出鍋的羊肉酸粉,來兩碗吧!”

“小夥子,上車餃子下車麵!來碗熱乎乎的打鹵麵,吃飽了好乾事!”

“住店嗎?自家的改建房,乾淨又衛生!”

陸離離被拉客的人攔住,都看她長得漂亮又年輕,想做成她這單生意。

可惜呀,他們看錯人了,做銷售她論第二,可沒人敢論第一,啥場麵她沒見過?

完全不像剛進城的農村人,啥也不懂,三兩句話就被人套牢。

陸離離冷臉不應聲,拉著謝燼一路過關斬將,從圍追堵截中擠出一條路。

她跟一位三輪大叔講好價,帶著謝燼坐上,直奔服貿市場。

川州是北山省最大的城市,經濟發展程度和衝清縣就不是一個檔次,眼見著有了八十年代新興城市的風貌。

三輪大叔堪堪把車停在服貿市場大門口,陸離離給了錢,謝燼還遞了根煙,大叔挺高興,熱心地指導他們咋往裡走。

“離離,跟住我,小心點。”

有了火車上“單獨”相處的六小時,兩人的距離不說有多親近吧,但也比之前拉近不少距離。

服貿市場人山人海,各種縣城口音混雜,買東西的狀態卻是一模一樣的“瘋狂”。

“喇叭褲15一條!10條起拿!”

“羊毛外套25!要一打算22!”

“60一包的白襯衫!一包6件!”

各個攤位前都是進貨的小商販,他們根本不看貨品,抓起來就往編織袋裡塞。

1988年,北山省改革開放的步調才剛剛興起,春風吹到川州激發了人們對物質的極度渴求。

但正如陸離離所想,銷量最高的永遠都是最低檔次的服裝。

她一個攤位一個攤位地看過去,既不搭理攤主的吆喝,也不詢問貨品的價格,一雙眼睛掃來掃去,不知到底在找啥。

陸離離如果要這種層次的貨,那就和縣城主路兩邊的攤販沒啥區彆了,輾轉川州和衝清兩地,完全是在吃辛苦賺低利潤。

服貿市場說大不大,說小也要走上一個小時,等陸離離把每個攤位的貨品都看了一圈後,才在一家攤位站定。

這攤位的衣服不是胡亂堆在箱子裡的,是弄了個玻璃櫃台,方方正正地疊好陳列的。

櫃台後麵的鐵網上,掛著幾件板正的羊毛大衣,應該是熨燙過,看起來質感不錯。

“老板,這件毛衣咋賣?”

“零賣15,批發12。”

其他攤位的毛衣都是論“打”的,均攤下來成本不過5—6塊,買的多還能再便宜,這家就算批發價也貴了一倍。

不過是件白毛衣,咋能差距這麼多?

陸離離上手摸,根據她前世的經驗來看,這是馬海毛混了人棉的材料,的確比其他同款的品質好上許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