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良隨意的翻看著隨便哪一封放到情報黑市都能賣出天價的情報,像是在看八卦新聞一樣。
“幸好咱們是時刻準備打核大戰的五常,要是換個外國先進設備,恐怕要抓瞎。”
看著電腦裡分門彆類的各種絕密情報,馬良有些感慨。
現在各種軍用通訊一般都采用的衛星或者是通訊光纜通訊,基本上沒有軍隊采用原始低效的電報了。
可衛星和通訊光纜在核大戰中會被首先摧毀,能在核大戰後保持遠距離通訊的反而是相對原始的無線電電報通訊。
尤其是對時刻打世界大戰的天朝來說更是如此,空間裡的諜戰通訊裝置,雖然也是衛星加互聯網的先進通訊方式。
可無一例外的都被強行安裝了原始的無線電發射裝置,為的就是在核大戰中還能繼續保持作用。
這種戰術思想灌輸在天朝的所有軍事裝備和訓練中。
此時這套起先馬良覺得有些雞肋,讓裝備的體型很難縮小,跟個磚頭似的特工手台成為了現在馬良的最大的神器。
自從無線電問世以後,密碼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無線電通信的優勢是極其顯而易見的,隻要有無線電收發裝置,除了極端天氣和地形的影響,無線電通信幾乎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聯係。
而且不管距離多遠,收報方都可以在第一時間收到。
但是,無線電通信也有一個與生俱來的缺陷,開放性。
無線電信號是在整個地球空間傳播,隻要有接收裝置,任何人都可以收到。
為了保密,二戰中各國軍隊都大量使用無線電加密通訊,各種新奇的加密手法層出不窮。
什麼紅秘,紫密,光秘,恩尼格瑪機,納瓦霍語密碼等數十種堪稱絕密的密碼。
要想破譯其中任意一個,需要無數個天才,熬死無數個腦細胞才能完成。
而無線電通訊有個弊端,它不是點對點之間的通訊,而是屬於點對麵的通訊。
舉個簡單的例子,無線電通信中,A要聯係遠處的b,他倆的通信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A拿著大喇叭用普通話大喊:小b,小b,聽到請回話。
如果b沒有開機,那麼就交流不成,所以一般要提前約定好通訊時間。
如果此時b的電台處於開機狀態,那麼b聽到有人喊自己,也用大喇叭用普通話大喊:小A,小A,我是老b,我收到了。
這樣雙方建立聯係後,小b和小A為了不讓彆人聽見他們的秘密,不再用大家都能聽明白的普通話喊話,而是采用他倆的家鄉方言用進行交流。
“食咗飯未呀?”
“幾時得閒出來飲兩杯吖!”
“我幾時都得閒。”
··············
他倆說的方言在無線電中就叫做密碼,在整個交流過程中,隻要保持電台開機的人都能聽到他倆的對話。
有好奇他們在說什麼的人就會把他們說的話記錄下來,在樣本足夠多後,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統計分析其中的共同點,理解他們在說什麼。
這個過程就叫做破譯。